《欢喜密探》中最后的大反派范惜逢,让许多人很恨得咬牙切齿。很多人跑到演员杨皓宇底下骂他。
这事不稀奇,很多演反派的演员,在生活中实际就被攻击过。
这自然说明了,演员演技好。好的角色,让演员给大众留下一生的印象,比如白娘子、孙悟空、济公、容嬷嬷,你都能马上联想到经典剧集中该演员的形象。
但,也说明了,对于虚拟人物,大家无处沟通表达。
他们是那么鲜活,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可他们又是那么缥缈,无处可寻。
如果虚拟人物也有微博呢?你不是有地方吐槽了?
现实生活中,是存在虚拟明星的,像洛天依,知音。我们甚至可以切身感受到他们的存在。
So I was wondering,我们可不可以让虚拟人物活到现实中来呢?声音、形象、语音,皆可存活。他们甚至可以有自己的微博,与大家互动。
这毕竟是一个大家心中的形象,千人千面,不能够单独以某一方运作。
但虚拟人物,除了动漫小说影视剧中的原始资料,就没有别的了。
洛天依的存在方式,是可以借鉴的。
她原本是一个声库,加上设计的形象,和大家利用声库的不断创作歌曲相声等内容,让她的事迹越来越多。
不知道洛天依,对雷总的《Are You OK》不陌生吧?这是网友根据雷军一次发布会的声音剪辑的歌曲,后续雷军又不间断“发布”许多新歌。
雷军虽然没有唱过这些歌,但是却成为一个可供公共编辑的文化IP。
不止是声音,许多的电视剧动漫等热门IP,有非常多的同人作品,比如歌曲、同人画、同人小说,同人剧。
文化似乎也是有生命力的,我们并不是看完一个故事,重复看几遍结束了。我们会再此不断演化出许多新内容。
我们就像一堆资料,碰到相似的资料,就不断地在复制。
归纳整理,全方面,获得数据。
乃至再生新数据。
假设每个人物都有一个微博,或者说公共主页。
在这个主页中,汇聚有主角的原始档案,官方的作品内容。 他的动态可以是官方的一些内容更新,也可以大家的更新内容。
甚至可以设计人工智能模型,学习这个角色的型性格特点,收集大家的信息,自动发布动态。
既要千人千面,又需要把握主次,人物的主控权可以随时间变化。
如果有这样一个虚拟人物的微博或内容平台,什么样子呢?随手做了一张哆啦A梦图,大概演示一下,很多细节还要斟酌。
做虚拟形象的不是没有先例
以前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单个人或机构和公司开微博。后来各种综艺栏目、产品、电视剧都在微博设置了发声渠道,比如oppo的人偶开了微博,各种剧也专门开设微博。
其中锤子科技的“坚果手机”微博,是以产品性格来说运营的比较好的,大多数微博都有专门的尾巴,转发的评论有自己的特点,并且度把握的很好。
在一些其它互联网服务中,也充满这样的迹象,主体IP化。即刻在自己的主题中有,帮扶即刻做大做强计划,即刻又有招聘、即刻又有新主题上线,即刻热门评论。
网易云音乐为每一个歌曲设置评论功能,让对于单个音乐的交流,有了抒发的地方。
臧克家有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人是有思想的芦苇。生命躯体如此脆弱,即便如斯,因人有能思想的灵魂而高贵。若任意的一思想灵魂,有这样一个平台,不就是永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