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过函数的人都知道,一个程序的框架很重要,如果是数据库就叫做“引擎“。那么什么是“引擎“呢?就是发动机组,就是最基础的能运行这个软件的东西。
在我们人身上也一样,如果把人看作是一台电脑,人的很多习惯就是电脑里面的程序,程序有好有差、有简单有复杂、有版本的升级,其实人的习惯也一样。
本书作者斯蒂芬.盖斯,起初只是想减肥,但是尝试过用动力和意志力策略,都失败了。
动力策略,就是用奖励自己的方法去坚持做完某件事。比如想让你家小朋友背课文,就需要给他一块钱。但是这种效果会随着重复次数,产生“边境递交效益”。当他需要五块钱的时候,前五次他会努力背课文,但是当他拿够五块钱的时候,短时间他就不稀罕你再给的一块钱了,所以这个习惯也就无法养成了。
如果是戒烟呢?当你很咳嗽,说戒烟是为了身体好的时候,你可能会坚持一个礼拜,到时候你感冒好了,你又会觉得吸烟和感冒无关了。
意志力策略,听起来比动力靠谱一点,确实如此。但是影响意志力的东西很多,比如知识、精力、饥饿、环境变化等。
而且意志力也是类似精力一样,有限的东西。他的范围因人因事而异(大概在55到255之间)并且会受到不同突发情况的影响而被消耗。比如还是戒烟,你告诉自己吸烟会死,但是你看到有的人不吸烟也得肺癌去世,有人吸烟活了一百多,这么一对比,你的意志力可能会立马崩溃。
再比如你和别人比赛跑,当第一二三名到达终点后,后面的人都会放慢脚步,只需要慢慢完成跑道即可,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信念流失效应”。
最后,这本《微习惯》的作者自己发现和分享了一种培养习惯的方法,就类似编程一样的打框架结构。
他首先让自己知道自己每天应该做点什么,比如俯卧撑,但是他并不对这个俯卧撑要求做多少个,而只是说至少做一个。
这样以来长此以往,他就有了一个微小的习惯,这个习惯不需要考虑后果、不需要有心理负担、不需要把它当回事情,但是慢慢的就真的能形成一个习惯。
还是戒烟的例子(这个梗我能玩一辈子),首先你告诉自己,明天晚上八点以后要不吸烟,那么在那个时间段里面,你应该还是比较容易坚持的。
你既没有告诉自己必须要戒烟,也没有告诉自己健康很重要。你只是让自己那个时间段不吸烟而已,那闲着的你可以做点别的事(比如安静的看两个小时的书)。
你也没有必要告诉自己,需要坚持如何如何绝不怎么怎么。因为你目前只是给自己写一个小程序,这个程序还没写完,首先必须变成你的一个习惯,必须完成之后你才能开始优化。
那么如果你每天已经不自觉的习惯完成这件事,如何优化呢?
就是需要你每天可以告诉自己,我能不能超额完成计划。比如今天做了一个俯卧撑,是保底目标,每天必须做一个。然后在今天到来的时候,当下是否可以多坚持几个?
但是不要要求明天和今天一样,必须进步,否则就是给自己心理压力,到时候会因为害怕和别的原因,而逃避计划。
最后总结,微习惯的养成,目的是为了将来更良好习惯的养成,但是这一切,都要在首先你有这个习惯的基础上。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但是每天可以坚持只做一件相同的事情,比如只跑一百米,只读一千字,只少吃一点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