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感觉?/这是什么感觉?/独自一人无依无靠/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完全没有人认识你/就像一块滚石
此刻我正听着这首鲍勃迪伦的像一块滚石。音乐与文字,因为某些契机相互结合,然后发生更为奇妙的化学反应,使人发生不同角度的思考。
我喜欢看道长的文字,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我羡慕他所拥有的好奇心,一种对任何事物的好奇心。阅读,只是了解世界的一个方式而已。《噪音》这本书,是一本艺术评论集。带着很浓重的道长的个人感情色彩,不说有多考究,但是真的算是一本还挺有意思的书。我认为,人是需要有自我思考能力的,别人的看法,观点只能给你参考,给你启发一个新角度,仅此而已。更重要的是吸收这些观点一个,自己的思考过程,去糟粕,取精华。
关于音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现在的人听音乐变成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当所有节奏变快,变得更容易,我们享受新时代的便利的同时,也丢失了很多。我们的耳朵开始变得不由我们控制,我们丧失了自主权。我们无法去选择声音,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接收外界的声音。这是现代听众的悲剧。英文里有个词叫 come across,一直把这个意思记成是邂逅,我一直觉得这是一种很浪漫的状态,很多偶尔发生的,不期而遇的东西是非常美好的。现在我们都生活在这样的大时代,我们的快乐有变得更多吗?
关于电影,最喜欢的一篇即是《悲剧照常发生》。有很大的私心,因为我真的是很喜欢很喜欢姜文导演的《太阳照常升起》。从画面,到故事节奏的把控,都非常的迷人。我所说的迷人,是那种,恰到好处的感觉。这个节奏把握不好,要么就是太过浅薄,没有内涵;要么就是太过深刻,使人接受无能。好吧,这是我的个人看法,太深了我会接受无能。
“正面的兴奋更凸显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冷漠和悲凉,甚至与之共同升华到了一个超脱悲喜的自然境界。没错,最灿烂辉煌的希望终有被现实粉碎的一天,再可爱的新生命也有死去的时候;但希望与生命仍然与摧毁他们的力量一样,像太阳,无情地照常升起。”
太阳照常升起,悲剧照常发生,政治无处不在,人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人所需要的最大的勇气,大概就是罗曼罗兰说得那样,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最后还有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书里的关于“自我”的讨论。“自我”是根本无明,它是一种真实的幻觉,所以我们专注自己,肯定自己,一心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想通过如此去肯定“自我”是真实存在。可是根本就是不存在的,那么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满足自我的欲望,不可能得到的真正的快乐。
关于这样概念的思考还有很多很多,不深刻,但是从小见大。我不敢苟同所有的观点,但是我必须承认,有些观点有启发到我,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角度。
好了,只是一些私人见解。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