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说说小学生的思维

片段:

师:甲数比乙数小6.若甲数是x,那么乙数是

生:12.

师:为什么是12?

生:因为甲数是6.

师:再看题目,甲数是x.

带学生再次读题。

学生认为甲数还是12。

我想知道学生的12是怎么得出来的,所以我再次追问

师:你认为,甲数除了是12,还可能是什么?7可以吗?

生:可以,还可以是8,9,10……

学生能列举出来说明他是理解题意的,他把这里的x自动换成了具体的数字,但就是不能用x来表示。这是不是能说明孩子他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阶段,对抽象的字母理解起来还很困难,甚至不愿意接受。四年级的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否属于思维发育迟缓?


以下是整理的学习资料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性,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人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人们通过思维,可以更深刻地把握事物,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和结果。小学生的思维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其智力发展的标志和缩影。发展小学生的智力,主要应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如,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他们难以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而中高年级小学生则能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能掌握一些抽象概念,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考。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转折期,一般出现在四年级。如果教育得当,训练得法,这一转折期可以提前到三年级。

(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思维中抽象的成分日渐增多,但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例如,对于儿童熟悉的学科、难度小的任务,儿童思维中抽象的成分较多,抽象的水平较高;而对于儿童不熟悉的学科、难度大的任务,儿童思维中的具体成分就较多。

(三)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已掌握一些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但他们尚不能自觉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中高年级小学生,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省和监控的能力有了提高,能说出自己解题时的想法,能弄清自己为何出错,这表明他们思维的自觉性有了发展。

(四)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要经历初步逻辑思维、经验逻辑思维、理论逻辑思维(包括辩证逻辑思维)三个阶段。小学生的思维主要属于初步逻辑思维,但却具备了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并具有了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研究表明:小学儿童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小学一、二、三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期,四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转折期。整个小学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尚不高,属初级阶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殷炳江,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学生思维能力辅导措施

一、发展小学生的言语

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言语的发展分不开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是在言语发展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小学生掌握词汇、概念,训练小学生言语表达的规范性,给小学生提供充分的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表达与练习的机会,从而训练小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如,要求小学生回答问题、复述课文、坚持写日记、加强作文训练等来提高小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等。此外,引导小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参加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举办班报、黑板报、壁报等活动,可以进一步丰富小学生的词汇,促进小学生正确地理解词意,学会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从而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丰富小学生的感性经验

思维是在感知基础上进行的高级认识活动。思维的全部材料来自于感性经验。因此,要发展小学生的思维,首先要丰富小学生的感性经验。帮助小学生掌握丰富的、生动的感性知识是发展其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适当运用实物、图片及各种直观教具,并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组织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去全面观察、深刻分析,积累思维的材料。同时,要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进行抽象的思维,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培养小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学生才会积极地思考,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进行启发式教学,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思考的愿望。教师要善于把小学生置于有趣的和能激发好奇心的情境中,引发他们进行积极的思考。例如,每节课教师留出一段时间让小学生练习、提问题、谈看法,鼓励小学生发表各种见解。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又可以培养小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的习惯,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体现了个体思维的水平和智能的差异。小学生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等。

1. 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要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一方面要培养他们迅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低年级小学生,教师可通过抓他们计算的正确率,也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抢答来进行。对中高年级小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在数学运算中既做到正确,又做到迅速。另一方面要注意教给他们一些要领和方法。

2.培养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要培养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一方面要重视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可利用数学应用题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如引导小学生认识数量关系,重视一题多解的训练等。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科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3.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揭露其根源的思维品质。要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一方面要培养他们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重点应放在概括能力上。在此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命题(判断)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逐步使小学生的认知结构条理化。

4.培养小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思维的独特性是指在思维活动中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要培养小学生思维的独特性,一是要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自觉性,把独立思考的要求作为学习常规加以训练;二是要在小学生中提倡解决问题的新颖性,让他们善于挖掘解决问题的各种新方法;三是要鼓励小学生通过自编应用题以及有选择的观察、设计来提高自己思维独特性的水平。

5.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思维品质。要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一方面要培养小学生善于对解决问题所依据的条件进行分析,对提出的假设和思维的结果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要注意对小学生进行思维策略的培养,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不盲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
    meychang阅读 2,697评论 0 5
  • 对你来说,金钱和财富的意义是什么? 你到底需要多少钱?如果你在财务上感觉完全安全的时候,你会怎么样过你的人生呢? ...
    大强随笔阅读 394评论 0 1
  • 前段时间看了电影《银河补习班》,这是一部教育片。看完让我对教育这件事又有了大改观。我认为这里面的新式教育非常值得现...
    南风里的小野菊阅读 836评论 4 2
  • 我有很多的朋友,他们去过很多的地方,看到过很多的风景,他们会讲很多生动有趣的旅途。他们披盔带甲,脚踏着星光然后告诉...
    yoursan阅读 897评论 3 10
  • 简单的说,工厂模式替代了new Class( )的过程,将不同类型对象的创建封装了起来。 优点: 对象缓存回收不再...
    晓龙酱阅读 31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