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打卡第20天

2021.7.20      佳豫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打卡第20天

4.1

两岁的乖宝宝,三岁的淘宝宝,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时期。

约翰戈特曼说:最好的教育源自内心,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孩子的每一次激动悲伤,愤怒或者害怕你都要陪伴他们度过,为人父母,其实就是要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以他最需要的方式去帮助他。

养育过孩子的父母都知道,两岁到三岁之间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一段时期,在这个阶段工作量最多,责任也最大,因为我们将极大地影响并决定孩子的情感教育。

曾经活泼开朗的孩子,变成了一个能量小超人。我们挚爱的宝贝,如今不仅仅在探索世界,更在迅速的掌握新词汇新短语和新脾气。

我们可以像她学走路的时候一样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引导他们,但是一旦孩子开始会说话了,就应该按照情感引导的步骤逐步来实施。

父母应该注意拿捏控制和引导之间的细微分寸,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试图约束一个爱讲话的孩子,他可能会觉得你在否定或者轻视他的想法,因为孩子已经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了,我们必须尊重他的这一进步,并且采用更为复杂的教育手段。

当然单靠情感引导是不够的,在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中,父母都应该对孩子加以约束,让他们清楚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绝对不可以做!

情感引导和设定界限是教育孩子的两个最关键的环节。一个是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另一个则是制定简单明了的规则。

在人类社会里,显然有被允许和不被允许做的事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概念是在家里学到的。

孩子们当然总想挑战规定,这是人类的本性决定的,但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引导和塑造孩子的行为,积极地帮助他们掌握社会生存技能。

设定限度或者制定家规,并不意味着要威胁或者恐吓孩子,我们只是要让他知道做什么事情行,做什么事情不行。

孩子正处在学习和培养道德观念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向他们解释,可以做和不可以做某些事情的理由。

用理性和逻辑来说服孩子的父母,比那些经常说“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父母更能让孩子信服!

虽然我们制定了不可动摇的家规,但孩子并不一定会心甘情愿的一直遵守下去。那我们必须既温和又坚定,严格按照定下的规矩执行。

任何情绪的波动都是无可厚非的,不存在对错的问题,因为每一个正常人都会有喜怒哀乐,接纳自己的情绪。

如果我们能坚持给予孩子适当的决策权的话,他们会感到更有尊严,所以更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权利和自立会让孩子感到自信满满。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拥有充分的自由,并对自己的决定充满信心的话,那么就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成功的环境,这往往意味着要让他们有:我说了算的感觉。

当我们觉得孩子在跟自己较劲的时候,别和他们硬碰硬,只要冲突一方中有一方退让,斗争就会立刻停止,就像拔河比赛一样。

没有暴力,只有呵护的环境才最利于发育。

我们小时候是不是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呢?那时候的世界一片美好,没有批评,没有责任,不需要工作。你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这个阶段可能是我们学习最多的时候。

马丁泰切尔博士说:我们发现,在大脑发育早期遭受过忽略和压力的动物,在成年后更容易恐惧,焦虑和紧张,我们认为人类也是如此。

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敏感和关键时期,所以体罚所引发的恐惧会对儿童的大脑功能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然而就是在这个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脆弱性的阶段,许多儿童都遭受过父母的体罚。

所以我们要知道,经常挨打的孩子会降低智商,而只有平静和安定的状态才是最利于大脑学习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