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近320年有18位帝王,垂帘听政者有8位,她们依次为:仁宗时刘太后、英宗时的曹太后、哲宗时的高太后、高宗时的孟太后、理宗时的杨太后、恭帝时谢太后、端宗时的杨太后、末帝时的杨太后。最后三位垂帘听政者处于风雨飘摇的南方小朝廷之中,除了悲苦和悲惨,还有一点儿悲壮。前五位垂帘听政者中,最值得大书的的是仁宗朝的刘大后和哲宗朝的高太后。
先说刘太后,刘氏是四川成都人,生于开宝二年(969年),出身贫寒,从小父亡,跟随外祖母家的人四处流浪,十几岁就嫁给银匠龚美,龚美带着刘氏到京城做生意,生意不好,走投无路,就想把刘氏卖掉。真宗(时为襄王)的幕僚张旻见过刘氏,觉得她聪慧貌美,就推荐给真宗,真宗非常满意,便把她买了下来。其父太宗知道此事后大怒,勒令真宗把刘氏逐出襄王府,真宗父命难违,只好把刘氏偷偷寄养在张旻家里。真宗登基后很快就把他接到了皇宫,疼爱依旧。刘氏在宫中地位不断上升,大中祥符五年(1012)已经升为德妃,离皇后只有一步之遥。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刘氏被正式册立为皇后,她那年四十三岁,已不是花样年华,吸引真宗的是她的智慧和能力。精明能干的刘氏不仅把后宫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朝政方面给真宗以重大邦助,真宗十分信任她,甚至还有点依赖她。当真宗身体状况日趋恶化时,刘氏便顺理成章地邦助丈夫处理朝廷日常政务,裁定重要的军国大事。
刘氏虽受真宗宠爱,却没有为真宗生下一儿半女,恰巧真宗看上了刘氏宫里的一个侍女李氏,受到真宗宠幸的李氏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产下一子,取名赵受益(后来的仁宗),当时刘氏还没有被封为皇后,她可能认为自己不会再有孩子了,于是接受了李氏这个孩子,由她和另外一个嫔妃杨氏共同抚养,这位皇子从小就叫刘氏″大娘娘″,叫杨氏″小娘娘″,一直认为刘氏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直到刘氏去世后他才知道真相,这就是″狸猫换太子″故事的由来。
真宗先后有五个儿子,但都陸续夭折,赵受益的降生,真宗喜出望外,不仅中年得子而且后继有人。天禧二年(1018)中秋节,真宗正式下诏册立8岁的儿子赵受益为皇太子,并改名为赵祯。乾兴元年(1022)二月二十日,真宗驾崩,太子赵祯继位,遗诏规定:尊刘皇后为皇太后,在仁宗成年之前代为处理军国大事,刘太后开始了长达11年的垂帘听政时代。
刘太后垂帘听政时期,政绩显著。首先是终结天书,乾兴元年(1022年),刘太后下令将″天书″随同真宗一起下葬永定陵,停止天下宫观营造,彻底结来这场扰动大宋王朝多年的″天书运动″。其次是发行交子,天圣元年(1023年),刘太后下旨在成都设立″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严格其印制过程,首届交子发行1256340贯,备本钱360000贯。宋廷正式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比西方1661年由欧洲瑞典银行发行的纸币早600多年。再次,结束党争、兴修水利、创设谏议院、兴办州学等。所以史称刘太后″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她是女性临朝的一座高峰,一座巍峨的高峰。
再看高太后,高太后名滔滔,出身非常尊贵,其曾祖是宋初名将高琼,母亲为北宋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姨母是宋仁宗曹皇后。幼年时高太后与宋英宗都住在宫中,曹皇后视她如亲生女儿,后来,宋仁宗和曹皇后亲自为他们俩人主持婚礼,时称″天子娶媳,皇后嫁女″。高太后经历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中发生的仁宗立储、英宗″濮议″风波和神宗熙宁变法,政治经验非常丰富,她在保证哲宗继位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哲宗赵熙继位时年仅10岁,遵神宗遗诏由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执政9年,一方面启用司马光等旧党老臣,打击新党,废除新法;一方面降诏停修、停建京城内的宫殿、府衙和寺院,遣返从各州府县征调的农民役夫,对受灾的农民减免田赋。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她严格约束自己的亲属,绝不循私妄法,严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比如其胞弟高士林,有文有武,英宗几次欲循例为其加官晋爵皆被她婉言谢绝。其伯父高遵裕在神宗元丰四年(1081)冬同西夏作战中惨败于灵武城下,被神宗撤职,贬至郢州闲居,宰相蔡确为其求情于高太后,被高太后严词拒绝。与此同时高太后在生活上对自己也要求严格,她在远离市区的城北郊买了一块废闲地,用自己的积俸给娘家建了一座府第。平常在宫中常用补衣,不用丝帛。宫中膳食,只用羊肉,因为羊吃草不用粮食,决不食用牛肉,因为牛能耕田。高太后出身高贵,如此节俭,实属不易。
《宋史》载:高太后″临政九年,朝廷清明,结夏绥安,杜绝内降(今天叫开后门)侥幸;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尧舜。″
刘太后出生于社会最底层,而高太后则出生于社会最高层, 殊途而同归,在赵宋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竞相争辉。对垂帘听政者而言,如果说 刘太后是一座高山仰止的高峰,那么高太后则是一座风云涌动的高峰,两峰对峙,风光无限,激起我们无限的遐思和景仰!
2021年5月14日于盛世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