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发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的进步与发展。

        合理布局,握好乡村振兴人才建设“指挥棒”。一方面要挖好乡村人才当好乡村振兴“主力军”。乡土人才来源于民间,成长于乡土,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熟悉农村村情及农业生产规律,且大多身怀一技之长,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金种子”。要充分重视和用好乡土人才,不断健全和完善乡土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激发他们不断争取进步的决心。强化农民的职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还有信息化背景下发展农村电商等方面的技术技能,让乡土人才的理论实践知识与新时代电商网络的发展逐步接轨,迅速成长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成为乡村振兴的中流砥柱。另一方面要发挥“头雁”队伍的作用,多维度开展“引雁归巢”活动,积极吸引乡贤、大学生回归家乡,为家乡献言献策,反哺家乡。

        结合实际,打造推动乡村产业优质发展“新阵地”。结合村情实际发展特色项目、建立农业合作社、壮大支柱产业,有效的激活集体经济,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包括改善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推进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和衔接,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互通共享,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市场体系,促进城乡居民的公平发展和共同繁荣。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民的收入水平。优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此促进农民增收,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

       以点带面,下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一盘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态、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运行机制、功能作用等,与新形势新任务还不相适应。必须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大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凝聚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探索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因地制宜推行强村弱村结对、村社联建、村企共建等党组织设置方式,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结合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建强基层党组织红色堡垒,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举办专题培训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总之,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的关注。政府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确保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社会事业的改善。同时,各界人士和社会组织也应积极参与,提供资源、技术和服务保障,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