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参同契》卷9龙虎两弦章第九诗解
题文诗:
火计亦不,虚作演易,以明之偃,月法炉鼎,
白虎为熬,枢汞日为,流珠青龙,与之俱举,
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拘上弦兑,数八下弦,
艮亦八两,弦合其精,乾坤体乃,成二八应,
一斤易道,正不倾铢,有三百八,十四亦应,
卦爻之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至虚而实,虚无真情,法天择地,天性童真,
真情自神.返本归元,善始善终,始终真情.
【原文】9龙虎两弦章第九火计不虚作,演易以明之。偃月法炉鼎,白虎为熬枢;汞日为流珠,青龙与之俱。举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拘。上弦兑数八,下弦艮亦八,两弦合其精,乾坤体乃成。二八应一斤,易道正不倾。铢有三百八十四,亦应卦爻之数。
【原文】分段译文
《火记》不虚作,演《易》以明之。偃月法鼎炉,白虎为熬枢。汞日为流珠,青龙与之俱,举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拘。【译文】这是说参同契所讲的修炼方法及其过程,与《火记》的方法是同样的,《火记》的修炼方法也是从演《易》的过程进行的,同参同契也是一样的,下面这是《火记》中的修炼方法。在《火记》中把心作为炉子上放的熬丹的锅,在中田下方的位置。下丹田坎位当作炉子,这个炉就是八卦炉,用三味真火蒸薰。坎中的金作为白虎当作炉中炼金,把离位的流珠放在锅里,即性五行为锅,锅里的流珠象青龙,炉中的金是白虎,都是凶恶而伤人的动物。必须进行降龙伏虎,才能为我所用,最后达到骑龙跨虎,降龙伏虎的过程就是修炼的过程。“举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拘”,就是说转动八卦炉真火,即无意无思之火,让青龙入南方火化成流珠,即从东往南转再转到西,流珠象铁水转到西凝固不坏。顺之而行,西边向下转白金沉入水,令其粹火,刚性更强。当木到金位,金与木同性,上方火转到下方水中,水中有刚,水不外溢。水转向东水生木,水转到上方,使炎火不能大起,青龙不伤人,恶虎也平静,达到降龙伏虎的目的。其它六个方位也是同样的道理。离位为魄属阴神,坎位为魂为阳神,一为性一为命,是两个土,二者在黄婆的作用下,绕黄道互相蒸薰,从而结合成丹。他们又象男与女相合不离。这样十方各相反的方面合为一,回归无极大道。
【原文】上弦兑数八,下弦亦如之。两弦合其精,乾坤体乃成。二八应一斤,易道正不倾。铢有三百八十四,亦应卦爻之数。【译文】八卦翻成六十四卦,人有六十四珠,一两等于四珠,六十四珠合为十六两,乾由阳八数组成,下半数坤,由阴八数组成,阴阳二八一斤,变成六十四卦,以类万物。离变乾之后,为天是上半圆,是阳八两,坎变成坤之后,为地是下半圆,是阴八两;当上半圆与下半圆相合,即是乾与坤合,所以说乾坤体乃成,两个八两等于一斤,这是易之道不偏不倾。修炼者由于后天生命的生长。随着先天落于后天,这一斤之数年年月月消耗,已不是一斤这数,需要通过修炼补足,随着炼精化气炼气还神的增加,人们会自然补足这一斤之数,向大自然夺回自己的元性,这叫夺天地之造化。盗万物之机,成就乾元圣体。
悟元子刘一明《参同契》直指笺注《周易参同契》
火记不虚作,演易以明之。偃月法炉鼎,白虎为熬枢。汞日为流珠,青龙与之俱。举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拘。上弦兑数八,下玄艮亦八。两弦合其精,乾坤体乃成。二八应一斤,易道正不倾。
上节育金火同宫,金复其本性矣。然金复其本性者,是阴符之运用。若功夫不到,不能方圆也。火记不虚作,演《易》以明之者,火实无火,托阴阳相和之气以为火。然阴阳有盈虚消长之节,此圣人火记之所以作也。其作非悬虚之语,乃准诸《易》卦爻象吉凶悔吝以立言。《易》之坎卦象月,月属水,月在西南纯阴之下,微阳吐露,名曰水中金,其光偃仰,故谓偃月。此阳进阴消之机,故取象偃月为炉鼎,非取坎为炉鼎。偃月之光,从西而生,故取象为金,为白虎,在人为情。金生水,虎能咥人,为妄情;水生金,虎能护人,为真情。真情发现,水不泛滥而归原。则真精生。故白虎真情,为熬炼真水之枢纽。所谓五行颠倒用,虎向水中生也。《易》之离卦象日,日属火,象流珠。火生于木,火中具有木气,取象为青龙,在人为性。木生火,龙能伤人,为气性;火生木,龙能生人,为真性。真性发现,火不生焰而返本,故日青龙与之俱。五行不顺行,龙从火里出也。龙性属阳为魂,虎情属阴为魄,水中生金,火中生木,真情真性相会,魂魄自相拘束,两而不离矣。魂魄相拘,阴中有阳,如坎,如月上弦之金八两;阳中有阴,如离,如月下弦之水半斤。刚柔俱归中正,金水相停,水火相济,真性真情,两弦之气,合而为一,复于乾刚坤柔,易简良知良能之本体,与天为徒,与地为配,金丹凝结,命基永固。此《易》理变化之道,所以为贵而不倾败也。
《周易参同契》真旨;
两弦合体章第九火记不虚作,演《易》以明之。(火,指大火星。记,《释名》纪也。火记,即火纪,谓观大火星之出之明之流之伏以纪历,古之大火历也。朱元育曰:“世传古丹经有《火记》六百篇,魏公仿之,作《参同契》,其实非也。《火记》本无其文,即在先天羲易中。”其言是也。先天羲易,可包含推衍古之大火历也。不训丕,奉也。虚,指斗指虚建子也。大火纪历奉建子为岁首而造历,可以演先天易经以明晓火出开炉之日也。古礼,季春时节,大火星出东方,天下方可行炉冶之事。《月令》云:“季春,命工师令百工咸理。”《礼记》云:“季春出火,为焚也。”皆指此礼也。)偃月法鼎炉,(偃,凡仰仆曰偃。偃月,月仰卧也。法,叶芳未切,读若废,放置也。放置鼎炉如月仰卧。)白虎为熬枢。(白虎,汞也。得到汞为熬炼的核心。此指烧丹砂使其发生分解反应得到汞。《笑道论》:“烧丹成水银。”是也。)汞日为流珠,(日,《说文》实也。汞日为流珠,指汞分离出来如流珠实在鼎也。)青龙与之俱。(青龙,指分离出来的硫。硫为非金属,分离出来的硫,其色青黄,宛如春天嫩叶之色,故以青龙为喻。)举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拘。(东者,硫也。西者汞也。魂魄自相拘,即喻化合反应也。烧水银和硫使之发生化合反应重新得到朱砂,谓之还丹。)上弦兑数八,下弦艮亦八。(数,《集韵》爽阻切,读若所,语辞。八,音背,分异而半也。上弦兑象,下弦艮象,皆分异而半也。)两弦合其精,(精,明也。两弦月合则成满月之明。)乾坤体乃成。(兑之阴爻与艮之阳爻交换,即成乾坤两卦。)二八应一斤,(斤,《汉书·律历志》:“斤者,明也。”此句义同“两弦合其精”。)易道正不倾。(易者,日月也。满月时候,日月正对相望,故谓之正不倾。有注本后有正文“铢有三百八十四,亦应卦爻之数”句。正文皆五字一句,此处忽有突兀,当是衍文。思忖乃是有读者想当然地以为“二八应一斤”乃两个八两合一斤之数,而一两二十四铢,一斤则有三百八十四铢,故加注其侧,随后衍入正文而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