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也看过很多关于沟通类的书,书中确实也给出了一些控制脾气的方法。有一本沟通类精典书籍《关键对话》,书中始终叮嘱人们要牢记心中的目标,当你知道此次谈话的目标后,你就能把脾气控制下来。但实践起来,你会发现脾气出现后,大脑已经失控,想回到目标不是所有人能做到的。举个例子,领导和下属谈工作,原本的目的是帮助下属找到工作中的改进点,帮助他更好的完成工作。当两个人在某个观点出现对立时,如果两人的脾气都上来了,领导是否还能回到原来的目标?很可能有些领导的目标会变成树立自己的权威,让下属臣服。当然,有些辅导技能好的领导能够使用教练技术度过去。但这是需要建立在技能的基础之上的。
有什么方法能让人都能不发脾气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问自己为什么会发脾气?我们听到、看到或感觉到什么?这些对我意味着什么?回答上述问题后,我们可以想到生气的原因有两个:1.遇到了自己理解不了的人或事。2. 发生的事和自己的预期有偏差。要让自己不生气,要么坦然接受发生的“不正常情况”,让脾气没有发生的源头。要么当脾气产生的瞬间,追问自己为什么生气了,明白生气是自己内在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不是外界或对方,当想清楚自己的内在需要后,就会冷静下来。虽然控制脾气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这里只讲这两种情境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情境让脾气一开始就不出现,坦然接受发生的“不正常情况”,让脾气从源头消失。直到我看到黑格尔的《小逻辑》。
文章片段的核心知识点就是存在即是合理的。讲个寓言故事吧,有个学者想找孔子请教“一年有几个季节”?孔子正好远游未归,孔子的弟子颜回正好在。这位学者于是就找颜回请教。学者一直坚称一年只有三季,颜回摆事实讲道理说明一年有四季,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仍然无法达成一致。此时,孔子正好远游归来,于是两人都来找孔子理论。孔子听完两人的论述后,回应道:一年有三季。那位学者得到答案后满意而归。颜回非常不解的问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你为什么说三季呢?孔子说:那人是蚂蚱化身的,他的一生只能看到三季。存在即是合理的,当出现一些让你无法理解的事情时,首先认识到其合理性,我们才可能用理性态度去面对,这是控制情绪的根源。情绪和态度正确了,才有机会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处理它。其实我们所有人都是“三季人”,因为我们穷其一生也无法了解完世界的所有面向。无论遇到什么“不正常情况”,先接受这种情况,凡事都有原因,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正向动机。有了这个前题,我们可能可以更好的理解他人,控制脾气就治在根上了。
第二种情况,如果你仍然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你的脾气已经上来了,只是没有向外发出,你还是可以让自己冷静下来。思考一下,你为什么对件事很生气?你自己的什么内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举个例子,领导安排你和小刘一起下午5点半去机场接一位专家。你们的分工是,小刘去机场接专家,你负责叫一辆的士,准时在机场接他们俩。小刘5点从公司出发,坐地铁去机场顺利的接到了专家。由于正好是下班时段(当时还没有滴滴),你提前2个小时出来约出租车,但还是非常难打到车,等了1个小时才等到一部车,到机场时已经6点了,虽然接到了专家和小刘,但小刘明显非常不高兴。第二天,小刘当着领导的面说:“这件小事你都做不好。”你听了肯定很生气,此时和小刘吵的话,不但理亏,而且态度又差,领导面前更丢分。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自己生气的原因是什么?自己什么样的内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维护自尊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尤其是在领导面前。所以生气的根源在自己,希望得到尊重。如果把生气归因于外,你的情绪是愤怒或生气的,当你归因于内时,你的情绪可能就会是委屈。你冷静下来,可以理性的回应说:“听你这么说,我感到很委屈,我也希望能准时接到你们,我已经提前2个小时等的士,但还是没有及时等到,问题在我这边,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提前一天预约出租司机约好时间和地点,我想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让自己不发脾气是沟通顺畅的前题,有了这个前题,我们方能使用很多沟通技巧。今天谈到了两个方法,一是接受你遇到的“不正常情况”,让自己从源头上阻断脾气的产生。二是当脾气已经产生,追问自己两个问题,自己为什么生气了?自己什么内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生气的根源在自己而不在外界,当你清楚了这一点,就不会把怒火发向对方。这两种方法需要刻意练习才能掌握,让我们一起拆为已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