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仍然觉得经济不景气

小区门口马路对面新开了一家新疆烧烤店。

开业第一天,门头挂着横幅,庆祝新开业所有烤串买一送一,还用音响滚动播报活动优惠。

我出门时店刚营业,看到店家在穿串、烧炉火、打扫卫生、搬饮料酒水;回来时发现这家店人头涌动,生意火的不行,甚至店家在马路边摆上了小圆桌。

然而第二天的景况却大不相同!

出门时,正好遇到店家骑着摩托车载着女儿回到店里,女孩手上拎着各种塑料袋,一看就是从市场采购回来。我看到门头没有再挂着活动横幅,音响被用来播放一些新疆民歌,店家还是像昨天一样热络的忙碌着。

回来时,看到这家店大堂只有一桌两个客人,马路边像昨天一样摆上了小桌却寂寥无人,音响的音乐也不知什么时候关了,几个店员坐在门口,却无人发出声音,都在静默着发呆......

我隐隐有种预感,这家店撑不过3个月。

今年年后,我去理发店修剪头发。那时已经过了正月,理发店只有老板一个人,我问她,以前负责洗头发的另一个姐姐还没结束假期回来吗?理发店老板叹息说,小姐姐年前就离开了理发店,找新门路发财去了。理发店老板又接着说,小区的人气一直没有恢复,年前,她看到许多人拉着行李走,年后却再不见那些人回来。

年后,小区每周都有新的店在翻新、装修,上个月我看到那家理发店也有工人在施工了。好多店开着开着就关门了,门口的流动小摊却一天比一天多。我竟然在这个老小区门口看到过卖饰品、卖包包、卖寿司、卖奶茶的小摊,然而它们也就只出现过几天......

小摊多了,小摊刺客也多了。小摊不再是薄利多销的代名词,成为了一个个蛰伏在小区门口的价格刺客。以前买卤菜15以内,现在没个20兜不住,随便加点荤菜得多花10元;拌凉菜都得20起步了,老板一个劲给你加花生米、黄瓜丝、凉拌汁,最终称出来总能让人收获“惊喜”。

当小摊失去了价格优势后,我慢慢又喜欢上了超市等实体店。以前去小摊买东西,摊主给我多来点凑个整,我往往都不说什么。现在我却超级反感这种行为,毕竟没人喜欢被当成冤大头狠宰!实体店我还能有挑挑选选、想买多少就买多少的自由;而小摊摊主却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来套路;实体店食品质量不说更干净,至于更有保障;而这些来来往往的小摊,明天就不一定在哪了。

然而我心里却总怀念那些朴实的小摊;两块钱一把的新鲜蔬菜、炎热夏天五元一碗的凉粉、夜深回来时七元一碗的炒饭等等,仅仅是一些小摊画面就构成了我理解的人间烟火气。然而那些画面却越来越少,在资本逐利的大环境下被动远离了市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