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籍简介
这是一本有关亲子沟通技巧及训练的书籍。这本书我想要快读却快不起来。因为,书中的每页几乎都有我很欣赏或者茅塞顿开的点,标记做的密密麻麻,折角页非常多。非常赞赏作者的教育智慧,他在每个案例中对于小细节的处理总让我叹服。教育真是个大工程,教育又没什么特别的,都是日常小事,对的,它就蕴藏在日常生活的小细节里。它是你的处事方式、性格特征等等对于孩子的影响。因为我们关于自我探索的路没有终点,所以,关于教育,也没有终点,这是值得我们谈论一生的课题。
二、金句摘抄
1.如果自己内心不是一个富足的人,往往无法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于是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会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2.家长给了孩子无条件的爱,激发了孩子巨大的生命能量,孩子便不再需要监督、催促。他会听从内心的声音,追寻自己的人生目标。
3.父母管理好情绪,表面上看似乎是为了孩子,其实最终成全的是自己。当我们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共处后就会发现,人生的喜悦和幸福,原来触手可及。
4.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所呈现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深度参与的结果。与指责相比,我们可以选择更负责任的态度,从我做起,反躬自省并努力改变。
5.教育孩子首先是自我教育。大人必须对自己有要求,做孩子的榜样,做一个让孩子佩服的人。
6.教育之前深思,教育之后反思。
7.孩子长时间被负面情绪包围,心里一定会处于一种防御状态。处在这种状态久了,身体也会习惯性紧张。每天让孩子练习深呼吸,尽量天天拿出一点固定时间来练习。深呼吸让人回归“柔软状态”。
8.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回答不了的先记录下来,放在一个专门的盒子里,做成一个储蓄为什么的银行。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追踪答案,开启知识的发现之旅。带着问题去阅读、上网查资料,请教老师或者亲人朋友。寻找到答案,就记录在卡片后面,庆祝每个并不新鲜的新发现。通过追踪这些为什么,慢慢就织成了一张完整的知识网,这个织网的过程是主动的,愉悦的,充满了探索新知识的乐趣。
9.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一切知识都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 最关键的是通过学习知识获取学习的能力。
10.教育的契机通常是等来的。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当孩子感到好奇的时候,机会便来了。
11.孩子觉得学习痛苦,是因为当前的教育体制压抑了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间。
12.妈妈在用怒气控制孩子,当我们用负面情绪来处理问题时,孩子也会用负面情绪回应我们。
13.岁月像一条有偿的曲线,昨天和今天看不出太多的改变,然而他就这样一天天的坚持着,我想她内心经历过的煎熬和惶恐,是我们所无法体会的。
14.如果孩子一哭闹,我们就妥协,我们就是在鼓励孩子运用哭闹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这不但意味着她要哭无数次,还将给他未来的生活带来更多地挫败。既然我们真的爱孩子,就不要用爱的名义设置障碍。
15.真正的高手和天才都不是靠功利和恐惧驱动自己,而是被内心积极的力量和体验所激励。善于自我肯定的人,同时也可以很谦卑。二者并不矛盾,甚至只有真正的自我肯定,才有真正的谦卑。自我激励是人生的引擎,是自我动力的来源。如果我们总是以谦虚为理由压制孩子的表达,就是在教孩子否定自己的感觉,这样会瓦解掉孩子的自我激励机制。
16.我非常在意自己细微的进步,坚持捕捉积极的体验,而且会记录在备忘本上。这是我自我激励的方法,也是我动力的来源。
17.不卑不亢是非常难得的一种境界。不卑不亢的背后是稳定、恒定的自我价值感。如果孩子懂得自夸,并远离炫耀,他们的人生就是在向这种境界靠近。
18.真正的成长要靠孩子自动自发,强迫的力量走不远。
19.父母的肯定和鼓励是孩子最宝贵的内在动力。
20.站在父母的立场上,守住孩子之间的公平,这很像裁判的角色,而亲子之间,父母既是裁判又是球员,这时候父母容易动用天然的特权压制孩子,为了避免这种倾向,需要做父母的时刻反思,充分自律,否则就成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家长往往忽略自己的错误,却盯着孩子的错误不放,孩子觉得不公平,自然会不断抗争。
21.遇到突发事件首先找积极因素,这非常关键,如果先肯定孩子几句气氛便立刻不同了,就算指出孩子的错误,也没有必要疾言厉色,不需要责备和愤怒,温暖的话语是亲子关系中永远的润滑剂。
22.我们常常强调对孩子的情感滋养,其实所谓滋养就体现在每一个互动环节中,游戏只是一种媒介,我们通过游戏传递善意,温情,关注,疼爱,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也回馈爱,我们并不是单纯的付出,同时也得到回报,被孩子所滋养。
23.处理纠纷的过程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孩子的哭闹,许多人怕孩子哭,认为哭是不好的行为,孩子一哭就心烦,所以总是把止住孩子的哭作为首要目标,这样处理问题是偏离了重心,我总是给家长打比方,如果一个人感冒了打喷嚏,医生会对症治疗他的感冒,而不是只想办法止住他的喷嚏,感冒好了喷嚏自然就消失了,孩子的哭也一样,我们要关注孩子哭的原因,而不是武断的阻止孩子哭,用哭来宣泄情绪是一种非常健康的行为,因此我不赞成生硬的警告孩子不许哭,也非常反对,用你是男子汉之类的理由制止孩子哭,不管男孩女孩都有相同的泪腺和等量的喜怒哀乐,哭只是情绪的表达与坚强勇敢无关,所以我曾写到哭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的福利,同时我不鼓励孩子用哭来解决问题,孩子通过哭来要挟他人,也常常能达到目的,但这会损害它所拥有的人际关系的质量,影响彼此的信任,家长也会从负面判断孩子的动机,并且会防范孩子的纠缠。如果孩子过于依赖哭这个办法,就很难发展出灵活的,富有弹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孩子走入学校走向社会,就算不再用酷的方式处理问题,也会用负面情绪达到目的,比如份用愤怒沮丧威胁等方法引发对方的内疚感,迫使对方做出让步,这种方法既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且容易被大家排斥和疏离,我们肯定不希望孩子走入这样的经历,因此我们要尽量引导孩子通过其他途径达到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很显然通过诚恳的请求,友好的协商,善意的沟通,更容易达到目的。
24.消除自卑的一个误区就是不肯接纳,只想着改变。
25.人生是一个成长和绽放的过程也是发挥自己创造力的过程,发现自己并不断超越自己,活出自己的风采,才是我们人生的真正使命。
26.单纯给孩子留作业,作业就是枯燥的单项训练,如果让孩子带着使命感做事,无论是作业还是别的什么任务,他的行动才会是自发的,收获也是全方位的,感受是愉快的。
27.在学习上对孩子进行教育,最核心的就是让孩子懂得学习与人生的关系,意识到学习的价值。
28.每个错误背后都隐藏着一份珍贵的礼物。
29.改错的意义远远大于追究责任的意义。
30.把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和需要做的事情同等对待。
31.家长们不知道他们的忧虑本身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的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没有明显的问题,便关注得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宏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的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底,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
32.许多妈妈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其实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打个比方,这很像成长的断崖,很多妈妈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的陷入烦恼的泥沼,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33.如果说大部分问题我们都可以逃避,那么孩子的到来让妈妈们无处可逃,亲人和朋友会包容我们,但孩子只是凭天性和直觉生活,亲子关系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我们的情绪和成熟程度,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被这个小生命映照得一览无遗无余,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她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34.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的栽培自己
三、新知、行动
1.情绪是有成本核算的。
2.很多做法我会参考。比如,处理问题时可以写下来,我们和孩子一起看到事情发生的经过,一起看到情绪的流动。
3.负面念头四问。努力修正头脑中不正确的念头。
4.自我克制,改变爱发脾气的习惯。
5.遇到特别生气的事情时,问自己,这件事情,3年之后你还能想起来吗?那时候你还会生气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在当下把事情处理完。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告诉自己,既然3年后都不记得了,今天何必生气呢。
6.随时思考并记录自己的负面念头。
7.当我们决定发脾气的时候,不放坚守三个清晰的表达,我看到,我感到,我希望。
8.用陈述句表达自己的见解,不要总是用反问句。
9.挫折是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我们需要分层设定目标。梯度目标。
10.孩子可以自己交流沟通的场合,我们通常都不参与,只是观察陪伴。
11.给孩子最大限度自由,同时坦然拒绝孩子。
12.让孩子参与家庭账目的管理、
13.教孩子用我不想,我想,请求您的句式。
14.冷处理不是置之不理,而是用冷静的方式处理,不能回避问题。
15.家长的暴怒背后是深深的挫败感。
16.让孩子内心充满力量,给与孩子正面的积极地关注,就是最好的支持。
五、感受
1.认识你自己。
看起来,我们是最了解自己的人,然而又不是。浮在表面的,永远只是冰山一角,真正决定行为的潜意识深藏海底。育儿过程中,我总能照见自己。通过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反思到自己,联想到自己的成长环境,对自己的性格及行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孩子是拯救父母的天使。这话一点不错。养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我去更多的学习与反思自己。教育就是自身对孩子无形的影响。自我成长之路没有终点,教育也没有终结。
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每个念头,观察他们的升起,以及背后深层的动机。了解自己,情绪到来时,才能更自如。
2.案例中的妈妈,一旦遇到批评就会充满敌意的对抗,全盘否定对方,对自己有益的话也听不进去。这是我,我有这样的特点,这样的根源是什么呢,我该如何改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