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时候有这种感觉,有的孩子从小就乖巧懂事家长特别省心,但有的孩子从小就哭个不停属于高需求的宝宝。
还有的孩子在幼儿期懂事得让人看了就忍不住去抱抱,而有的孩子要求得不到满足会满地撒泼打滚,把家长尴尬得想装作不认识这娃。
还有的孩子早早扛起顾家重任,而有的孩子在青少年期痴迷游戏,不肯读书学习甚至走上极端。
后来这些娃都长大了,有的成人成才,有的成为了巨婴做了啃老一族……
为什么“人之初性本善”,长大后“性相近习相远”了?那是因为儿童时期,培养了孩子的自控力,他们会养成好的习惯和坚毅的性格。长大后,他们会自律并且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自控力这么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是自控力?又如何从小培养自控力呢?
自控力,主要体现在”控“字上,它区别于”自制力“,两者却又密不可分。自控,可以理解为自我控制,对外界诱惑及自身行为习惯的一种控制。缺乏自控力,就不会形成良好的习惯行为,严重点会因为抵挡不住外界诱惑,走上犯罪道路。自我的控制,通过调节自我的心态,增强自我的意志力来提高。
培养自控力不是一朝一夕的,是要从婴幼儿时期开始,一个慢慢的过程的。而且,不同时期的自控力培养目标是不同的,让我们来一起看看不同时期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01 幼儿时期的自控力的培养
关于这个期间儿童自控力培养,有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就是给小朋友们发一块棉花糖,告诉他们,等15分钟再吃,可以另外得到一块糖。如果马上吃,那么只有这一块糖。
而棉花糖实验的高级版是这样的,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把一个班级的小朋友随机分成A、B两组,然后在做棉花糖实验前,让研究员分别与两组小朋友做一些游戏。
在做游戏过程中,两组研究员分别给了两次承诺。A组的研究员两次都信守承诺,而B组的则两次都没有遵守承诺。结果在棉花糖实验高级版中,A组的小朋友有9个等了15分钟,拿到了第二块棉花糖;而B组的小朋友只有1个等了15分钟。
你看,一个小小的实验就告诉我们,小朋友不是天生没有自控力的,也不是天生对别人没有信任感的。是因为被骗的次数多了,所以,才慢慢的没了所谓自控力。
这个时期的自控力培养,主要是家长们信守承偌,不要信口开河的随便给小孩子承若。在你眼中如落叶一般小的事情,在小孩子眼里也许是大过天的。
02 少儿时期的自控力的培养
小孩子上学以后,接触的人和事情逐渐多起来,事情,就远远没有一块糖那么简单了。那么,这个时期的自控力如何培养呢?
我们常说“无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也就是说,这个时期,做好规矩,家长做好榜样是至关重要的!
很多时候人们说,如果复印件出了问题,我们是订正复印件还是原件?!道理就在这里,家长如果没有自控力,说的和做的不一样,而且,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目标,却要求孩子达到这样那样的标准,只能说,一只不会飞的鸟下了一只蛋以后,成天等着蛋自己飞!
03青春期孩子的自控力的培养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通常可以用“滴水不进”来形容,好多事情无论家长怎么说,都一定要拧着来,那真的是让人看着就发狂,还使不出力气来。
我们常说青春期儿童叛逆,那其实是孩子在成长,对世界的认知速度快于他对世界接受的速度。好多还没有来得及理解消化的内容和道理,堆积在脑海里,知识会大爆炸,情绪也会跟着大爆炸。
这种时候,家长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和所希望的行为一股脑的强压给孩子,而是以陪伴和倾听为主。你也许觉得小孩子会懂什么世界观,觉得孩子说的一定是幼稚的,可是,家长如果都没有坐下来认真听过孩子的完整想法,有什么立场去批评孩子的观点不对呢?
陪伴就是多听,可以一起踏青,可以陪孩子运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孩子的想法,心气平和的提出家长的建议。也许,当你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后,会发现,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有了很成熟的思想和看法,毕竟,他们从小接触的世界就非常丰富。在我们小时候玩泥巴的年纪,就通过电子产品看到全世界了。
而且,我们看到那些从小就有良好习惯,有自控力的人,现在成为了人们眼中自律的成功人士。是的,自律的人不是某一天就突然成为自律的成功者,他们一定是经过长期的坚持,收获自律带给他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如果还在为孩子没有自控力没有好习惯而发愁,那么先从自身做起,看是不是有一个自律的好习惯,有自律的毅力,然后,带着孩子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比上多少个课外班的效果都来的直接。
如果自己不是一个自律的人,只会通过说教企图来教育孩子成为你所希望的样子,只能借用道明寺的那句“道歉如果有用,还要警察干嘛?”
总结一句:培养孩子自控力的办法千万条,但是切记,言传身教第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