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受教育以来,我的角色一直是不温不火,态度认真,资质平庸,学业中上的学生。我从来没有质疑过我所受的教育,也没有质疑过我努力学习是为了追求一份好工作,就这样按部就班一直读到大学。直到大三,我偶然得到了一个到丹麦交换学习的机会,无知无畏,我竟然就坐上驶向异国他乡的飞机。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这个井底之蛙彻底跳出了既定的框架,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教育的意义。
做为一个受惯了中国教育模式的我,习惯性地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按部就班地去完成学业。到丹麦以后,丹麦我所在的大学的教育模式是problem-based-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就给了我无限的自由,让我有点茫然失措。一个学期四个月左右,其中两个月有课程安排,另外两个月没有任何课程安排,学校去不去都随你便,只要在两个月内完成一个称之为project的大项目,学期末进行答辩就是最终的考试成绩。Project项目由学生自由组队,围绕老师上课的课题,组员随意寻找一个problem进行研究,研究的过程中,你需要借助组员的力量,书本的知识,老师的指导,或者其他你所能想到的一切外力,来完成一篇将近60页的研究成果论文,最终进行答辩。
我在丹麦做的两个project是我独立思考的跨越性进步。
做第一个project的时候,我的状态是刚到丹麦,不管是教育模式还是生活状态都处于完全无法适应中,再加上语言障碍,我甚至一度怀疑没人和我组队。后来两个美国人,竟然很主动地邀请我进入他们的团队,成为他们的组员。(这是两个非常友善的队友,后来因做这个project,我们三个人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他们最后给我的评价觉得我是一个很好的partner)因为他们先天的语言优势,以及对于他们来自美国的盲目崇拜,在做第一个project的时候,我尽量多找资料,多做,少发表意见,我一直认为他们的思维逻辑是对的,虽然在整个过程中,我有几度怀疑,语言是他们的天然优势,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很差的,按照他们这样的思维研究这个课题,很容易最终导致问题无法说清,各自分工不明。凭借着我很蹩脚的英语,我甚至都听明白了我们的指导老师提出了和我类似的隐忧,但是他们的自信程度远远超越了我的怀疑。结果自然不出所料,在答辩的过程中,我们都无法说清楚自己的内容,最后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勉强合格的分数。
我做第二个project的时候,组员是2中国人+1美国人。我的两个队友都是第一次来交换的新人,对于project的模式还不是很熟悉。我竟然充当了小半部分指导的角色,说出了我的观点,提出了分工的想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会和老师沟通,会和组员沟通,通过搜集资料更好地找到论据。其中有一次和老师的沟通,令我特别印象深刻,我问老师这些内容该如何整理归纳,才能更好地呈现,老师给我的回答则是,如何把问题和观点表达清楚,这是作为学生需要自己思考的内容,是你做project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我给你最终评估的依据之一。最终,在大家的配合和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这个小组的project都得到了高分。经过答辩,老师最终甚至给我评价,你都已经可以做沃尔玛中国区的首席执行官了。(我第二个Project的课题是沃尔玛为什么在美国如此成功而在中国发展却不断受阻。)
通过这两个project,我在反思,为什么我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呢?在国内,很大一方面,我并没有提出自己观点的环境氛围,我大部分时间是被迫接受外在资讯,另一方面一直觉得自己资质平庸,只是庸人之见,没人会在意一个普通小孩的想法,久而久之导致了我怯懦的心理。到国外学习以后,再加上语言障碍和盲目崇拜,自然就更加怯懦。但是在做project的过程中逐渐发现,project最终是为了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看透问题的本质,最终形成一个有益于大家的思想指导,或是观点分享,或成为行动纲领指导。
但是,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从哪里来?所以在做project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和老师讨论,需要老师的指导(并不是老师给予知识的灌输),我们需要组员的群策群力(比如我做沃尔玛这个项目的时候,我的其中一个组员来自沃尔玛创建的洲,所以她提供的资料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可以为她提供来自中国沃尔玛的一些资讯),我们更需要站在巨人的智慧上(图书馆关于沃尔玛的书籍,网络上关于沃尔玛的论文资料我们都会进行搜集和整理)。当有足够知识体系支撑的时候,我们才会开始慢慢去思考问题,会结合实际和理论,去发现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现象和问题。当然,如果这是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课题,最终也许能运用于实际。这样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每个环节都融入了我们自己想法和思考,如此种种以后,我们对于事物会越来越具有敏锐度,思考能力也会更强。
我想,这就是国外的教育带给我的最大财富——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