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盛永

增盛永酒厂 韩家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的“增盛永”白酒酿造工艺的渊源十分久远,来自山东,但根在山西,其创始人为名冠东北、号称吉林省第二号大财主的*大槐树移民后裔韩氏家族。

         据《扶余文史资料》记载:“韩惠铭者,山东福山人也。清咸丰年间,朝廷有人奏请慈禧太后,欲将山东百姓向东北松辽平原迁移。惠铭遂率其弟经烟台横渡渤海,来到东北奉天,合家垦荒劳动,几经艰苦,方始门楣粗立。同治年间(一说光绪年间),韩氏家族为生活计,横渡松花江,迁到了今松原市扶余县增盛镇(原西荒),这里地广人稀,是个发家致富的好所在。韩氏家族便决意在此落户。” 

        当年,中东铁路尚未修建,粮食运不出去,朝廷主张就地解决,奖励开烧锅。韩惠铭次子韩学武与七井子韩氏女婿仲连三出面集股请大户,开设增盛永烧锅,用山西酿法制酒。增盛永烧锅共有两个甑房,每个甑房7个工人,每班上料5石高粱,烧1000多捆秫秸,出400多斤烧酒。韩桂章为鼓励伙计多出酒,规定出500斤酒,奖励一口猪。每年五月节前做曲,曲房雇40多个伙计,用粮60多石,可出6000多块曲。

        韩学武之侄韩桂章深谙经营之道,见仅“增盛永”一处烧锅产量有限,于是逐渐将“增”字号扩展为14处:扶余县有“增盛永”、“增盛谦”、“增盛福”、“增盛怡”、“增盛庆”、“增盛全”、“增盛茂”、“增盛厚”和“增盛衡”;双城县有“增盛春”、“增盛兴”;肇州县有“增盛昌”、“增盛和”; 哈尔滨有“增盛通”。其双城县的增盛春烧锅就是购买的山西郁家花园酒厂。

         据当地人讲,凡有一个“增”字号,必有几处分号,分布在东北各省市。当时,因为“增”字号牌子亮,一些贪利的小本经营者也慕名打起“增”字号招牌。所以,在东北,“增”字号几乎星罗棋布。正因如此,在东北境内,韩氏家族成员走到哪里,衣、食、住、行无须去其他商号。老韩家人“走遍全东北,不吃外姓粮,不喝外姓水”的说法,并非指这个家族有什么不成文的家规,只是一种对韩氏家族拥有财富之巨的一种形容而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