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章《特别狠心特别爱》中,我们讲到了沙拉为了让孩子在不同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带着两儿一女回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
沙拉曾是一位典型的中国母亲,她是孩子的“洗衣机”、“洗碗机”、“电饭煲”,每天无论再苦再累,也不会让孩子们动手帮忙。
直到有一天,犹太邻居的大婶来沙拉家里座客,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就批评沙拉道:“不要把那种不科学的母爱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你生了孩子就是母亲。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是,爱孩子要有分寸,有原则,有方法。”
那么犹太教育与中国式教育有什么不同呢?后来沙拉采取了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把三个孩子都培养的如此优秀呢?现在就请跟着我一起继续探索犹太教育的秘密吧。
有读者会非常的好奇,究竟犹太教育与中国式是教育有什么不同呢?用书上话说就是:篝火之爱VS子宫子爱。
中国父母总有要对孩子的人生负起责任的想法,这种感情除了用“子宫”这个画面来形容外,再也找不到其他的更恰当的表达方式了。
但是,当孩子走过幼年,父母在内心深处还设立“子宫安全感”久而久之就被培养成了平庸无能的人。
犹太父母爱孩子的画面则像一幅篝火图。没有固定的模式,也算不上锦囊妙计。画面中,父母用篝火点燃孩子的人生和前程,遥遥见他们就像一轮新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
子宫图中的父母之爱与篝火图中的父母之爱矛盾吗?不!没有子宫般的爱,就没有温度、没有奉献、没有牺牲;但是,不用篝火点燃这种爱,你再多的温度都是没有理智的感情用事,都是没有功劳只有苦劳的牺牲,都是缺乏智慧和艺术的爱!
健康的亲子之爱,应以子宫为出发点,在旅程在点燃篝火,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生存技能和生命素质。而这种篝火之爱正是当前很多中国父母欠缺的,因此中国父母对孩子溺爱就成了影响孩子成长质量的雷区。
那么,什么样的爱才是篝火之爱?犹太家长爱孩子的理念和方法是什么呢?
在书中沙拉为我们归纳了犹太教育的三个内涵:
一、在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
“有偿生活机制”是犹太教育生存教育的一个精华,它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不仅使犹太子孙精明富有,而且还使得他们无论漂泊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如鱼得水地开展他们的事业。
二、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
"延迟满足"是以色列亲子教育的重要方式这一。
在犹太家长们会告诉孩子:如果你喜欢玩,就必须去赚取自由时间,但这需要你获得良好的学校教育和优秀的学业成绩。此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赚到钱。等赚到钱以后,你就可以玩更长的时间,玩更昂贵的玩具了。但是,如果你搞错了顺序,整个系统就不会正常工作,那你就只能玩很短的时间,最后只能拥有一些最终会坏掉的便宜玩具,然后一辈子就得更努力地工作,没有玩具、没有快乐。
三、撤退一步,学会放手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享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以他独立的人格,面对他的世界。撤退趁早、放手越早,孩子就容易适应他们的未来。
今天我们重点来谈谈第一个内涵:在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
在犹太教育中,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赚。当孩子想让父母满足某种愿望时,犹太家长通常会告诉孩子:“你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你的愿望。”
沙拉在刚到以色列时,在一个很富有的家庭里做工时发现,富有犹太家庭更重视孩子的生存教育。这个家庭有一个上小学的男孩,虽然家中有很多辆名车,但几乎不用来接送孩子上学。无论刮风下雨,男孩都会自己乘坐公交车去上学。
如果男孩想拥有一双心仪已久的球鞋,那么,他的父母就会建议他,每天晚饭后由他来负责洗衣碗,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
犹太教育认为:“理财术要从孩子抓起。”因为财商不仅是财富能力的教育,更是一种品格教育和责任教育。
在犹太家庭中,孩子们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家务,当然父母也会根据孩子们所做的家务不同给取相应的报酬。如果孩子是独生子女,不愿意做家务怎么办?
犹太家长一般会请来孩子的同学或朋友,来家中做家务,然后把相应的报酬给予孩子的同学或朋友。用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要花钱自己赚,你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自己的愿望。
在犹太教育中,等到孩子升入小学高年级时,一般父母会单独开孩子开设一个独立户外,里面会划入一笔钱,数目可以是父母 一个月的工资。犹太家长那么热衷给孩子开账户,不是他们钱多没有地方放,也不是他们太溺爱孩子,而是他们有更宏大的教育目标,培养孩子的财商。
而一但孩子因使用不当而犯错误时,父母一般不用轻易帮助孩子渡过难过。他们会向孩子解释,如果将来想拥有更有价值的东西,他们就不得不在现在放弃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因为只有如此,孩子才懂得过度消费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学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
很多中国家长会担心孩子乱花钱,会“剥夺”孩子掌控钱的机会。比如想要买什么东西,通通向父母伸手要。孩子们得到的压岁钱,家长会也说:“压岁钱由父母来帮你保管”,全数地将压数钱收回去。犹太家长认为这样做的弊端是,孩子们会因此养成花钱就伸手,一有钱就赶快花光的习惯,缺乏对消费的规划意识。
沙拉对犹太教育耳熟目染,于是也决定在自己的家中也执行有偿的生活机制。一开始还担心孩子们会有想法。但是孩子们来到以色列后,自己也亲身体会到和周围同学的差异,所以对沙拉的这个提议是都是欢呼雀跃。
于是有偿的生活机制在沙拉家是开始实施了。为了使孩子们有更好的锻炼机会。沙拉规定:如果在家里帮妈妈做春卷,可以获得10%的利润。去外面销售春卷,则要以获得20%的利润。
大儿子以华,性格比较内向,所以选择了每天早起一个小时来帮妈妈在家中做春卷。由于平时忙功课,一开始以华根本就不会做春卷,于是,他就把自己关在厨房里潜心专研,最后浪费了三斤面粉,终于做成了三张春卷。他兴奋对沙拉说:“妈妈我终于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来赚钱了。”
二儿子辉辉主动承担了销售春卷的任务。因为销售春卷不仅可以多睡一个小时的睡,而且还可以赚20%的利润。
但辉辉必竟是一个年仅13岁的孩子,他提着一篮春卷,站在街口不知所措。这时沙拉走上前去,用眼神给了孩子一个大大的鼓励。告诉他万事开头难,按照我们在家排练的去做就好。
于是辉辉鼓起勇气,走进了一家儿童用品店。店主一直很忙,辉辉很有礼貌,他耐心地等在旁边。等店主忙玩完后才上前推销他的春卷。但是,这家店主对辉辉的春卷没有兴趣,轻轻地摆手表示不需要。虽然他拒绝的很委婉,但这种事儿在大人看起来都有点尴尬,更何况是孩子。
可是辉辉没有气馁,因为沙拉在家里已经给他打了预防针,并且还传授了他一些常规的沟通法则。
辉辉又来到了一家杂货店,店主是一位四十多岁的犹太女人,她看见辉辉擒佯篮子走进来就问:“中国孩子需要些什么?”辉辉非常有礼貌的对店主说:“你好,你想品尝 一下中国春卷吗?这里有我妈妈做的中国春卷,非常好吃,我想你一定会喜欢。”店主夸奖辉辉很能干,并且买了两个春卷。
这是十三岁的辉辉做成的第一单生意,他曾经站在店门外犹犹豫豫,舌头打转。过完这一关,他整个人都好像换然一新了。
这让我想起了,我第一次做推销员的经历。当时刚走出校园的我准备锻炼一下自己,于是就找了一份推销工作。第一天,我和老师一组去推销产品,老师让我一个人负责这栋楼,他去另栋楼推销。
我站在门口犹犹豫豫了十多分钟,才鼓起勇气去敲第一家房门。但房中的男主人非常的凶,他对我吼道:“你们这些推销员,真是太让我讨厌了,年纪轻轻做什么不好,做这个! ”当时我被说的满脸通红,哭着跑下了楼去。而那天刚好是我的生日。
辉辉在十三岁的时候就有了这种体验,而我们大多数的中国子女要在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时才会有这种体验。这也许就是两种教育的差异吧。
中国父母是天底下最勤劳、最有奉献精神、最无私、最舍得的父母。但是,家庭教育的比拼,拼的不仅是家长的体力,劳力,财力,更重要的是观念!观念错了,满盘皆输。
为了不辜负我们作为家长的这个光荣使命,就让我们从理念的变革开始。机公永远属于早作准备的人,孩子未来的人生也许就从我们改变家庭教育理念的那天开始!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吧,我还会继续分享这本书的精彩内容,喜欢的朋友请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