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因为对文言文格外感兴趣,遂在业余时间开始写些诗歌。但是从不敢给其他人看,仅限于自己的带锁笔记本,因为自知自己的文字是多么的稚嫩,肤浅,无法以真面目示人。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对文字有着发自内心深处的,深不见底的敬畏。
那些印成铅字的文章,都是世代传下来的先哲名家所写,一字千金,富含哲理,大多数是作者呕心沥血之作,有的需要花费几年光阴,有的则需要一辈子的投入,才能留下传世之作,才能被们在课堂上有幸读到。
文字,之所以能让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无不因为作者经历过悲欢离合,深彻的领悟到一些生命的真谛,加上字斟句酌的训练,最终写出让人产生强烈共鸣的文字。
而当今的我们,借着互联网的光,有着广泛的写作平台和发表机会,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无论什么生活经历的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的文采,甚是有一种百家争鸣的气势,恍惚间会让人觉得中国的文学界是否迎来了新的曙光。
但细究之下,却发现并不尽然。
今天只是想就我关注的某几个公众号说些自己的看法,这些公众号的名字几乎都是关于“读书”类,起初关注这类公号的目的当然是能多吸收一些文学的精华,在看纸质图书之外,还能有些一学习与借鉴。当然,这一年的关注,收获肯定是有的,公众号的运营者如何的殚精竭虑也是可以想象的。
可在我关注了若干个公众号,每晚守在手机前听着各种“火爆”公众号推出的文章一年之久的今天,却生出了莫名的悲伤来。
这些公众号们推出的文章大概为分2类,一是关于女性,大部分的内容是女性如何独立,自由,坚强,爱自己,会生活,另一部分则是关于如何在职场中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交朋友,如何提高情商之类。
当然,这样的文章之所以能引来大量的读者和关注,且女性居多,和当今社会女性的多重社会角色带来的巨大压力有直接的关系。女性在职场,家庭中的责任越来越重,社会和舆论赋予女性的意义也越来越多。
女性的天性更加关注感受,希望寻求倾诉,理解,找到共同的战友来缓解压力。所以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大家更喜欢从各种公众号文章中寻找支持和温暖,省时省力。当然,我也相信,某些有价值的文章,某些有思想的成熟作者,也确实为读者们带来了很多的温暖和帮助。
但是今天,想跟大家说的是我看到一些文章和一些作者。而这些文章的作者,基本上都是90后或者80后,并非刻意菲薄,这个年龄的朋友们,大多数的人生阅历还并不十分完整,有的还未婚未育,有的甚至没有谈过几次恋爱,也有的还未找到适合自己的事业,一切都还在摸索和学习期。大部分人还未形成成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我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往往只会看到某一个角度。所以,在这些作者的文章中我们就会看到这样的一些问题。
1 自己连出国旅游都还没有经历过,却向别人讲述如何高品质的生活。
我并不认为钱直接等同于高品质的生活,但是我不敢相信一个收入不到5K,没有见过世面的编辑,有资格向别人讲述“高品质”的生活,我经历过大学毕业最开始的2年,生活是如何的拮据,自己的眼光是多么的狭隘,我必须承认,高品质和钱,和收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也离不开审美。但是我更希望从一个对高品质东西有鉴赏能力,有认知的人来教我如何更好的生活。
2 自己连恋爱都没有谈过,却向别人灌输恋爱中的各种圣经。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厌恶一切道听途说的理论,包括一些情感专家,心理学家之类的言论。恋爱是这世界上最简单也最难的一件事。互生好感也许是几瞬间的事,但是如何经营,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每一个组合都是不同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情侣关系,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相处模式。在你看来不能接受的行为,也许在另外一个人看来就是有趣的。而一个人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情侣,也是一个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靠经历才能真正的实现成长。听起来非常棒的建议,并不一定适合你。而本身恋爱经历不成熟丰富的编辑,来教读者如何恋爱,就像一个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的牧师却教别人如何遵守伦理道德一样让人厌烦。
3 一个作者的文章前后矛盾。
同样的一个作者,今天的文章主题是恋爱中,如何给对方空间,而明天就变成了离我那么远,要你有什么用?这只是举一个例子。我想说的是,一个作者的思想肯定不是一尘不变的,有思考,才会有改变,但是如果您的思想变化太过于迅速,甚至一周一个变化,毫无规律可循,我只想说,您到底是真的热爱写作,还是为了讨巧读者,为流行标题而写?答案读者自己清楚。
总而言之,互联网的发展让一切都变的很快很快。文章写的快,书出的快,每次去到书店都会看到很多新书上架,但是却很难选出真正耐读耐看的书,为什么是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我们写字的人太少吗?不是!而是真正用经历,用感受,用心,用思考写字的人太少!太少了!
文字,是思想的武器。是生活的彩笔。好的文字,离不来真实的经历和感受,最主要的,离不开平静的内心对于生活的沉淀。
作为一个热爱文字的读书者来说,我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文学的创作中来,希望看到丰富多彩的思想表达,希望看到不同人的真实生活感受,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和故事,但是,那些发表于公众号的文章则需要慎之又慎,筛完再筛。我从不低估,但是也不高估读者的吸收和学习能力。
也希望,那些经历过人生起落悲欢,对人生已经有些许感悟的中老年人,也能鼓起勇气,写下自己的文字,不要害怕用词不准,也不用担心语句不通,生活的沉淀给予人的思考远远比华丽词藻的力量要强大。
愿人人可以写字,却不泛滥。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