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年12月31日,我在回老家的车上。迷迷糊糊睡了一觉,感觉自己在空中飘飘荡荡,醒来一阵惘然,列车还在飞驰。
谁曾想,多年后,家乡也成了一个旅行目的地。这么说好像有点残酷,但细想何尝不是如此。
身处千里之外的城市,每天家单位两点一线,未来顶多多个孩子的学校。当为数不多的假期来临时,我们大部分人都想的还是给自己解压,是看世界,是度假,是带孩子开眼界。甚至,如果你在公司身处高位,连假期都是在电话和邮件中度过。回自己的家,或者对方的家,成了一次次电话里的“有空我就回去”。什么时候有空?当日程表里没有排进这一项,就永远没空。
于是家乡,也成了一个旅行目的地之一,甚至,在旅行的愿望清单上一直存在,很难划去。因为不实施,就永远没机会划去。
2
有人说旅行是人生的春药。这句话不虚。因为,旅行,给人刺激,新鲜,创意和活力。
旅行既是深度休息深度放空,也是深度体验深度激活。
一个看似矛盾的说法,其实不然。当我们到新的地方,被全新的人和事物围绕,我们大脑中平时辛苦劳作的那部分是在休息,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区域则被激活。我们深入到别人的世界,往日那些在纸上书上屏幕上的图片变成360°包围的实体,那份感觉妙不可言,仿佛与生命本真的源头建立了深深的连接,被这个世界接纳和拥抱着。
而事实上,你有没有想过,回自己多年不在那里生活的家乡,也有这种效果?
因为你已经不算是一个熟悉当地一切的当地人了。你的地盘已然变了。你找不到村头那条清澈小河里的虾子鱼儿,也看不到有大姑娘小媳妇拎着水桶去河里洗衣服,你读书时全城里最大的百货大楼,已破落被大润发飞牛网取代,你甚至连自己最开始对异性有好感的那个旧学校都不认识了,因为它早已翻新,教学大楼拔地而起,那些新生代学生的面孔让你觉得陌生甚至压抑。
但与此同时,你也会看到家乡的另一面。一些少时你还没来得及了解就离开的人,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你现在懂了。你也明白了自己在外地在外国为什么那么吃不惯一些东西,当你吃到那一碗熟悉的面时,你恍然大悟你忍不住要说好吃到哭。
这就是现在的你回家会有的体会。你会重新认识你自己。你在真正地,与自己生命的源头连接。你双脚踩在那片土地上,别管你当年多么想离开它,现在你却只觉得安心安稳,你感受到那份力量的踏实和博大,宽容和广袤。家乡变了,也没有变。无论你骂它还是感恩它,它都像母亲一样,张开双臂拥抱你。
3
有个前辈旅行到海边,写下一首诗,是这样的
四海为家
已是他乡为异客,犹梦故乡少年时。
孤帆远影云深处,此生四海可为家。
是在海边,看着天际线上一两只小船,一挥而就的。他说其实自己并没有很强的故乡情结,人生就该有这种四海为家的气魄。
我也谈不上多浓的家乡情结,只是因为父母还在老家,我要多回去看看。这次出行也是一波三折,先是买了票结果老公出差,改签没票,再退票买了,先高铁到合肥,再转车到阜阳。我也有犹豫,小宝还小,天也冷,要不要明年再说(今年春节我们不回我家的)。但我最后还是决定回去,珍惜每次可以回去的机会。
4
如今小家庭已在外地落定,有他和小宝在身边,已不觉太大的孤独。也渐渐习惯城市里的一切,变成一个普通的平凡的市民,只有偶然间,还会发现自己的内心里仍然包裹着一个乡间梦,更是甚少去感知更深层次的东西。
其实我们每个人,无论在自己原来的地方还是出去生活,本质上都是孤独的。因为我们的灵魂本来如此,它就是在世间流浪,而它的归属在哪里,我们并不知晓。
当家变成一个旅行目的地,把我们的心安放在何处,是我们每个“出走的人”都要面临的功课。
也许是新的城市,
也许是一生的使命召唤地,
也许是每个当下,是的,就我来说,希望是进入每一个当下,过好它。
若不记来时路,也未尝不是一种豁达。
……
转载&合作联系微信:Lili-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