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和常人

  “圣人欲不欲,圣人学不学。”

  学过《《老子》四章》的人应该知道,这里的“不欲”,是常人不所想的,“不学”是常人所不学的。为什么圣人想的是常人不想的,圣人学的是常人不学的?

  嗯……关于这两个问题,我并不想纠结ta们各自想了什么,学了什么。我想说的是,圣人与常人,到底有什么区别?与常人不同即为圣?与多数不同即为圣?或许这样说有些刻薄了,但这确是我祖鄙的主观感觉。

  一定要将圣人与常人区分开来吗?这个论题也许能引出当一些对当下的评论。

  我们当下的这个社会提倡英雄,语文老师说过,为什么要提倡英雄?这是因为这个时代缺少这种好的人。

  为什么会缺少呢?

  有没有一种可能?有人在告诉我们,那都是少数人,我不必做,我肯定不会是那少数人。于是乎,我做不出那些事,也成不了那些人。这种想法应该不少见吧(至少对我而言如此)。可是这不应该呀!怎么会常常萌生这种想法呢?

  因为我不觉得我能做英雄,不觉得我会见义勇为,会路见不平拔刀助;会助人为乐。我并不觉得,我是一个“少数人”,与常人不同的人。

  为什么不告诉我?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圣人”,一个“常人”,一个“英雄”,一个“普通人”。

  请不要告诉我。伟大的科学家是少数人;值得敬重的英雄是少数人;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是少数人;要会成为富翁的是少数人;会被人铭记的是少数人;能遇到美好的是少数人。

  请告诉我,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每一种人。

  我不愿做一个常人,做不了一个圣人,希望“我”能做“圣”的“常人”。

  别让“好人总比坏人多”只是电影片的一句可怜的台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