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随笔

昨天考完了大学期间的最后一门考试,总算是有时间能去整理一下这些天里的一些想法了,写了这篇博客,一共是三个部分。

  • 关于交流/讨论/表达自我
  • 关于人际/圈子/经济学院
  • 关于孤独

关于交流/讨论/表达自我

上周三有一奇妙的经历。

上午有发展经济学的课,没到上课时间,我就在教室外溜达,路过一间教室,看到投影屏幕上写的是“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心想,这不是机器学习里的无监督学习嘛,感到好奇,于是走进教室和那位老师聊了起来。聊了聊聚类分析里的聚类目标,类内相似度和类间相似度,不同变量赋予的权重,blablabla...突然老师问道:

“诶,你不是我们这个班里的吧?”
“不是,我就是随便路过的。”
“你是哪个学院的?学过数据挖掘的课?”
“经济学院的,上过马景义老师的数据挖掘,刘苗老师的课上也学过一些。”
“诶?......等等,你是不是那篇简书博客的作者啊?”

嗯?!
世上竟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世界也太小了吧!

细问,原来这位关蓉老师和我背景相似,本科学的都是经管专业,后来才转行到数据科学相关的,马老师在读了我的博客之后,把链接分享给了她。关老师的统计课,和我们的发展经济学课,每周同一时间,在相邻的两间教室里,实在是很巧。

关老师问我将来想做什么工作,我说想去互联网公司做数据分析或者算法开发相关的。她说,我觉得你应该更喜欢算法方面的吧,从你的博客里对马老师的爱就看得出来了,不过你写马老师的篇幅很多,写另外两位老师的篇幅太少了,还没读过瘾呢。有意思,老师用“过瘾”来形容我的博客,真有意思。

说起来,写了第一篇博客以后,马老师在群里提了提那篇博客,看来每个人都喜欢被夸赞,老师也不例外:)。我现在逐渐意识到,博客其实是一种谈资,是一种素材,是一种社交的发起点和联系的桥梁,它可以充分表达你的观点和想法,让别人来认识你,了解你。其实朋友圈也是个表达自我的平台,只可惜篇幅实在太短,不适合构建一个完整的脉络体系。

通过博客表达自我 展示自我

我从小就是个爱想、爱聊的人。小学初中的时候,每天晚上和发小坐在小区的楼顶上,或者站在操场的篮球架下,喝着雪碧聊着天,有时候还会从肯德基买些炸鸡。高中有一次,和喜欢的女孩子打电话,聊了四个多小时,不知不觉到了凌晨两点。似乎自己总有数不尽的观点和想法要表达出来,不说就会憋坏。之前看到过一个知乎回答,说去了美国留学,听说有party,原以为是要唱K打桌游,结果却是在桌上摆一些吐司面包,大家围在一起聊了一整宿,各种话题,上天入地,人文自然。我想,我也挺适合这样的生活。

多思考,多交流,我总在强调这个信条。其实现在想想,交流的一个目的是,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会使自己舒服,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交流能够解困。上了大学以后,我总是很容易就感到困倦,大多数时候,大脑都是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混沌状态,只有在很少的时候才能保持清醒,才能stay sharp。我实在是很讨厌这样的状态,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干,像是一台老旧的机器,齿轮在艰难地转动着。

其实,回顾我的大学,我最开心的时候,往往都是头脑清醒的时候,并且精力充沛,思考高效,可以层层迭代,一个想法又覆盖另一个想法,idea多得甚至来不及一一记下,执行力也足够强,能够迅速实现想法。

去年六月份,我总结过一份solutions to my life problems,我把【精力】放在最中心最重要的位置,所谓精力,不过就是不困不累,头脑清醒。我所做的很多事情(比如发朋友圈比如写博客),我所坚持的很多原则(比如多思考多交流),都是围绕着解困这一中心进行的。

Solutions To Current Life Problems

大多数情况下,我的时间线都是平淡无奇的。在图书馆坐了一整天,你若是问我,“今天做了些什么?”,除了“我在学习”以外,我没有什么其他好的答案。我希望我的时间线更特别一些,更丰富一些,我需要人为地制造一些标记点,来强化自己的记忆,来增强生活的印记感质感,特别的、具体的、丰富的事物,才能够使我的大脑活络起来。

我去年曾经总结过,我的生活的最大阻碍在于我记不住东西。现在仍旧如此,我过得不开心,没能好好珍惜时间,没能激发自己的潜能,是因为生活里有一个巨大的阻碍——记性差。我记不住我现在的最大目标是申请到一所顶尖大学,我记不住自己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极度渴望,我记不住我现在手头上连一份实习都没有,我记不住我总结出来的那么多的经验和反思。我总是记不住。

每个人都有痛苦和迷茫的时候,我也有,可我总是记不住那些强烈的感官体验。我痛苦过,可我迅速地就遗忘了这份痛苦,一次次的宝贵经历,就这样被我给浪费了。我经历过一些重大的事件,当时以为会对我的生活产生大的影响,以为我会改变自己,可是后来发现,我的体系实在太过牢固,以至于,这些冲击对我而言仅仅只是形成一些小波澜罢了。

我不想大脑浑浑噩噩,不想犯困,我希望生活更具体些,我希望我能够把重要的事物给记住。这是我想要的。


上周二的时间序列分析课是一个有关交流讨论的好的例子,课上讲的是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相关的内容,上课时感到疑惑,课下和老师聊了起来。我说,教材里的这一章写得不好,关于格兰杰非因果检验的部分,像是为了做检验而做的检验,和主题没什么关系,即使把这一部分给去掉,也没有什么影响。刘苗老师回应道,真被你给说中了,这一部分我们原本没打算要写,是后来才临时加的。

我是个对教材很挑剔的人,行文不连贯、逻辑不顺畅、体系不完整的地方,在我眼里总是特别突兀。我接着对老师说,如果您以后还要修改这本教材的话,我有几点建议,我认为时间序列的最高目标就是预测,应该把这一点明确地写在最前面,然后具体说明每一部分是如何为这个中心进行服务的;我觉得一本好的教材应该要回答清楚三个问题(我开始掰手指头),这个检验在做什么,它得到了些什么,它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另外,这本书对于预测强调的不够,只是做了一些适应性检验而已,我认为用MSE或者MAPE来计算预测误差更好一些。

老师很认真地听着,把我的一些建议记到了书上。

然后我们又谈起了格兰杰因果检验的事,我就直接说,老师,您上课的时候讲的不对,这个检验不是这么使用的,它确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它的正确用途是筛选变量,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下载了很多个时间序列,我们不知道哪些变量是内生的或外生的,不知道什么变量对于预测有效果,格兰杰非因果说的不就是x的滞后项对于y的预测没有作用嘛?那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来把有关的变量给筛选出来,然后才开始建模。经济理论和经验观察是筛选变量的一种方法,格兰杰检验是另一种方法,是统计上的方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这才是格兰杰检验的正确打开方式。

老师显然读过不少关于格兰杰检验的文章,当然明白我的观点,一开始我们有了一些争论,最后达成共识:这其实是个人偏好问题,要是愿意用,那就去用吧。

交流讨论,时间总是过得非常快,对我而言是非常愉快的体验,跟老师讨论的时候,我的脑子总能转得飞快,这是好事,交流能提高效率,也能解困。

和老师聊天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斌开,斌开说当年学习高级宏观经济学的时候,每个章节单独拿出来,都能读得懂,可是把各部分知识都放在一块儿的时候,就不明所以一头雾水了。我意识到这是框架问题,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问题。突然悟出了这么一句话:

Look at the big picture. Know what you are doing.

不仅仅是教材,很多事情都要做到这一点,着眼点大一些,知道自己在什么阶段,知道最终目标是什么,把握来龙去脉。能给你搭建框架的教材都是难得的好教材,能给你搭建框架的老师都是难得的好老师。

我还想起了数理经济学课上用的教材:蒋中一写的《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那是我大学里读过的最好的教材之一,用一条清晰完整的逻辑把微积分、线性代数和统计给串了起来,从静态分析到比较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它的体系是那么的和谐流畅,把知识点讲得那么清楚,让你觉得,这些知识本来就应该是这么简单的,你以前学得那么费劲是因为用的是一些不知所谓的国内教材,徒增你的困扰。如果我在大一刚入学就接触到这本书, 我想我的大学也许会大有不同。

我还想起了定义式思维:一种帮我解了人生99%困惑的思维方式,这是我今年读过的最好的一篇推送。

定义的过程,本质上是在回答一个事物是什么、不是什么的过程,是建立事物的边界、锁定事物本质特征的过程

我在写代码的时候常常需要查看函数帮助,看Python的帮助时,我会关注Returns,看R的帮助时,我会关注Value,因为我需要知道,我使用这个函数,得到了些什么。我之所以认为刘苗老师的教材写得不够好,是因为我觉得它对于某事物是什么和做什么讲得不够清楚。

越想越远了。

以上这些都是我在一边和老师交流讨论的时候一边想到的。我向来喜欢这种大脑活跃时能够高速运转的状态。我在上面所说的所有内容,都可以简单归结于一句,多思考,多交流


关于人际/圈子/经济学院

最近在人际上陷入了一种偏激的状况,每次在校园里见到某一位同学,我都会迅速地在脑子里生成这样一份报告:我和这位同学的交集是XX,他/她的优点是XX,缺点是XX,他/她的上限是XX。

我在两秒之内就迅速完成了这份评判。我总是告诉自己,别人做什么与我无关。Why do I give a fuck?别人在学习,在看剧,在看综艺,在玩手机,在做什么都行,和我有半丁点儿关系吗?即便我早已告诫过自己,别去评价别人,别去批判别人,可是,在见到这些已经见了将近三年的同学时,我还是不受控制地在头脑中迅速地生成了一份评判报告。

我的微信好友只有不到250人,其中,顶着[经济学院]这个标签的好友有110个。长期待在一片狭窄的天地里,很难不感到厌倦。我认识的人太少了,我见识的事物太少了,what I know is too limited。

某位微信好友对我而言有意义,要么是我会和他/她联系,要么是他/她的朋友圈有意思/有信息。如果有这样一位“好友”,我们不会有联系,并且他/她发的朋友圈很没意思,净是些无病呻吟和大话空话,那么他/她对于我而言是没有意义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的大部分微信好友对我都不构成意义。事实也的确如此。我把他/她删掉,或者是他/她把我删掉,都不会对我的生活有任何影响。之所以没去删,是因为没有挤出时间去对各好友进行梳理整理,而且,我还有其他的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顶着[经济学院]标签的110位微信好友里,大部分人对于我都不构成意义,可笑的是,我的微信好友里,接近一半的人都顶着这个标签。我在经济学院的这方小天地里待的时间太长,太长了,我的大脑,我的视野,就如同一潭死水,早已停止流动了。

我至今仍是很喜欢经济学(经济学是个很宽泛很大的话题,我说的喜欢是指其中的一些研究领域非常有意思非常吸引我),有杰出的经济学者举办讲座,我一定会去听,也会争取和他交流讨论。我只是不喜欢我所在的经济学院罢了,我只是不喜欢这个学院里的人罢了,我只是不想接触任何会使我有优越感或是负能量的人和事罢了。仅此而已。

我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终于悟出了多花时间喜欢自己喜欢的,少花时间讨厌自己讨厌的这么一句拯救了我大学生涯的话,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要好好写写和这句话有关的事。

这几天在复习准备期末考试,我有些亢奋,不是因为考试内容使我紧张,而是因为我想到,我就要离开经济学院了,终于要离开了,终于能离开了。我甚至开始担心起来,我担心这学期的期末我会挂科,我担心会出各种幺蛾子,担心要补考要重修。我大学里考得最差的一门也有80多分,现在竟然担心考试不及格,真是匪夷所思。我太想和经济学院脱离关系了,不想再有任何瓜葛,这种念想是这样的强烈,以至于我生怕它落空,生怕它实现不了。

真是糟透了。

这些天里,我回顾了大学这三年,我认为,对我而言最为重要的课程有: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2)(宏观经济学)、横截面与面板数据分析、当代中国经济、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大学外语(4)、发展经济学、数据挖掘、时间序列分析,以及数学基础课如高等数学(1)、高等数学(2)、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理经济学,一共是14门课。所谓重要,说的是,如果没有这门课,我的大学生活便很不完整,或者是使我某方面能力严重欠缺,或者是使我错过某位对我影响极大的老师。至于这14门课之外的课,于我而言,都是无足轻重的。

大学这三年,上了50多门课,其中的重要课程,竟然只有14门。我感到难受,一直以来我都因为这一点而难受。学院配置的师资实在是很差,课程配置也不合理,各科任老师各行其是,彼此之间没有交流讨论和协作,自顾自的。每位老师在开学第一周介绍课程的时候都会惊讶地说:“啊?你们大一用的教材不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XX你们没有学过?不应该啊。XX也没听过?不可能吧?”

他们本应该做的,是团结协作,对于课程进行合理衔接和过渡,设置好层次感,给予我们系统的经济学训练

They should have, but they didn't.

大一学习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后来再学的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行为与实验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基本上都是在单调重复已经学过的内容。

我曾经向院长,向副院长反映过这状况,提出过建议,他们听了,但是改变从来都不容易,即便改变成功了,我也没有福分享受,那是下一级学弟学妹们的事儿了。

除了课程设置,更多的是老师自身的问题。我们学院的许多老师,其实都不适合做老师,不适合站在讲台上向你传授知识,他/她若是能够和你交流讨论,你们协作完成一个研究课题,效果会好得多,你也能学到许多。只可惜,这样的小班教学在我们学院是不可能的,我们学院的课程从来都是大班教学,百余人坐在一个阶梯教室里上课。

大学三年里,我被一些不知所谓的老师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和情绪,他们所教给你的,不是能够帮助你认识现实世界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而是些能助你在他们所设计的考试题目和游戏规则下得到高分的方法,和现实世界没有什么关系。我不止一次地体会到三流的老师是如何消磨你学习的意志,如何打压你的学习积极性。这就是为什么我渴望去到一所顶尖的大学,去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那是我想要为自己争取的。

朋友对我说,老师不好,那你就自学啊。

是的,我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做的。我一直以来都在自学,因为我早已厌倦了批判和抱怨老师不好。回想这三年,有多少知识,是老师教授给我的,又有多少知识,是我自己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反复尝试才理解的?一想到这二者之间的比例,我又不由得心痛起来。

这一切,大概都结束了吧,只要我顺利地通过这几门期末考试。

Troye Sivan在《FOOLS》里唱道,

I am tired of this place, I hope people change

而我想做个小修改:

I am tired of this place, I know people wouldn't change

就到这儿吧。就在这儿结束吧。我想要新生活。

上周末写完了大学期间最后一份报告,五颜六色的,还挺好看,就当做是最后的纪念吧。


波兰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在知乎上读到一篇文章,我是如何转行数据分析岗的,里面提到一句,要想转行,建立新的社交网络很重要,过去的人脉关系会阻碍你的转行,因为他们是以过去对你的认知来评价你的,而新领域的人脉,会给你提供各种各样新的机会和情感支持,帮助你融入。

我深感赞同。前些日子,我创建了一个新的微信好友标签[数据科学],现在里面的成员有19个,会逐步增多的,我也会逐步融入到新的圈子里的。

The steps you take don’t have to be big, they just need to take you in the right direction

加油,共勉。


关于孤独

上周二的数据挖掘课上,讲的是用python写一个简单的线性回归,下课后我没急着走,待在教室里等着电脑把anaconda python27给装好,好让我可以在python2和python3之间顺利切换,顺带装了对应的spyder。

等安装的时候,和马老师聊了聊,我说我想去互联网公司做数据分析,但是专业不对口简历关过不了,自己又没做过什么项目,找到实习比较困难,都怪自己数据科学起步太晚了,老师笑着鼓励说没事,他会联系他的人脉来帮我找份实习。

真是位好老师。

安装完了以后,戴上耳机,听《By Your Side》,音量开得很大,走出教室,往楼下走,突然感到幸福得想要流泪。想起来,自己一直喜欢这种独自一人背着书包行走的感觉,像是在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一般,灵魂清澈而透明。

有一天在用网易云,偶然看到了《LA LA LAND》(不是爱乐之城)的MV,大概说的是,在一天之内,男主先后经历了被炒鱿鱼和女友出轨,心灰意冷,带上滑板离家出走,最后结识了新的朋友,开启新的生活。

男主踩着滑板,迎着黄昏,沿着马路往下滑的景象,实在是太美了,我一下哭了出来。我发现我一直以来都是像男主那样孤独的人,一个人做事,一个人调整,自娱自乐,与自己讲和。我适应孤独,需要孤独,独处比睡觉更能使我恢复精力,恢复状态。

LA LA LAND (Extended Mix)

我喜欢独处,却又热衷交流,有些矛盾,但又没那么矛盾。我突然意识到,我和官官曾经相互吸引,是因为我们都是孤独的人,我们都孤独得自得其乐。可惜的是,我们的个性特征都太鲜明,我们的体系都太牢固,完整,容不得别人插手涉足,容不得介入。

也许我终究适合一个人,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好去处。

| 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83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5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417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4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2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54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69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1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6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77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40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12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6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2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14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1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早上醒来近的心情很是不好,因为昨晚他和老公吵架了! 近和她的老公是高三外地学美术时认识的。因为高考的紧张谁都没有踏...
    玺宝妈咪阅读 145评论 0 0
  • 未曾找回生活,直走伪缪。 当我手指染上烟草味,却抹不去已熏染的昏黄的时候 当我开始奔跑,又满鞋泥泞湿漉不堪的时候!...
    金先森阅读 342评论 0 3
  • 有一天,小动物们在图书馆里看书。小乌龟和小松鼠坐在一条长凳子上看书,小兔子自己坐在一条凳子上看书。这时小刺...
    韩夏724阅读 1,106评论 0 1
  • (一) 2017.7.22日 南电人,每一顶安全帽都有这三个字,从事电力事业户外作业者都必须带上这个...
    爱花儿美阅读 300评论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