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7月12日,贵州安顺市公安局发布了有关此前发生的公交坠湖案件的警方通报,系司机拿不到拆迁款和公租房后蓄意报复社会,而并非网传的司机因女儿在去年高考失利跳湖而导致触景深情。
7月7日也就是今年高考的第一天,张某钢所驾驶的安顺市2路公交汽车在行驶到西秀区红山水库大坝时,突然放慢车速,避让来往车辆,继而转向加速,横穿对向车道,撞毁护栏冲入车库。虽然公安、消防、武警等应急部门第一时间展开搜救工作,共搜救出37人,但此事故仍造成21人死亡,15人受伤。
事故发生的背后缘由
当时车上还有好多参加高考的学生和孩子,就因为司机仇恨社会的不公正要那么多人来“陪葬”,让20个家庭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多少家庭的希望与未来就在这场因人祸而造成的悲剧中戛然而止。太过心痛,也太过可恶!
司机为何要做出如此极端的行为,为何不肯放过车上的人,为何要蓄意报复社会,这背后的根源又有哪些呢?
1、家庭层面因素
这就需要从案件的起因说起,司机张某钢今年52岁,年入半百的他却无房无车,租住在外甥女的房子,就连户口也是挂在他姐姐的名下。和妻子早在4年前离婚,如今孤身一人寄人篱下,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和家庭,对于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他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幸福与温暖。
好不容易在原来的工作的地方分到一套40平方米的自管公房,因拆迁本可以得到7万多的协议补偿,却没有领到,申请的一套公租房也没有拿到。所有的一切不顺加上之前种种的不易让他觉得活得太累太过窝囊,也许是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对未来的生活没了信心。
2、社会层面因素
司机张某钢针对拆迁款和公租房一事向有关部门进行电话投诉,但是未得到妥善解决,也没有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这些事情夹杂在一起让他产生厌世的情绪,觉得社会对他太过不公平,什么事都处处针对他,所以才会想到用蓄意报复来宣泄内心的不满与仇恨情绪。
其实大多数挣扎在底层的人民生活的很多权利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这是我们整个社会需要引起重视和值得深思的地方,如何让类似拆迁和公租房等民生类的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不要成为底层人民的心结,更加公平公正的对待,若是激起他们的不满情绪也能有应对的安抚政策和措施,不至于让他们有威胁社会和他人的极端想法和行为。
3、心理层面因素
猜测司机有一定的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会缺乏一定的社会同理心,遭遇到什么事情不会先去自己身上找问题,而是把问题归咎于他人,不太会考虑到他人的情况,最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感受,常伴随冷漠无情和愤世嫉俗的性情。
在面对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难题时,张某钢想到的首先是如何发泄内心的不满,而不是想办法解决心理上积压的情绪,或是找人帮忙去宣泄内心的压抑,同时因为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无法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的考验,在最难的时候无法扛起重压,最后在酒精的亢奋作用下做出了如此极端且无法回头的举动。
结语
虽然以上所说的根源都是直接或间接引起张某钢蓄意报复社会的缘由,但不能作为他针对不特定人群实施的危害公共安全个人极端犯罪的借口。因为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人生的悲哀无法承受人生带来的痛苦,就拉其他人来承担你的后果吗?这样对那些无辜的人来说,公平吗?
很多时候活着比死去更有勇气,没有谁活着是不辛苦的,其实比张某钢活在底层挣扎更艰难的人群还有很多,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生命,仍然坚强乐观地面对命运的糟糕安排。难道就因为自己的心理建设脆弱无法面对人生的困苦与不公,就要告别这个世界?就算心如死灰也请放过他人,因为你没有权利也没有资格去剥夺任何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