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汇聚力千钧 强国之路共奋进

全国教育大会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要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才辈出展宏图,共筑民族复兴梦。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才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要素。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在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为此,必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留住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关键。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打破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有力保障。最后,要强化人才服务保障。要关注人才的身心健康,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保障,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要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人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为各类人才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统筹规划、系统推进,为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实践网络育英才,链动未来创奇迹。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通过政策激励、资金支持等手段,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知识产权是创新成果的重要保障,只有保护好知识产权,才能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动力。政府应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为创新者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教育体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设立人才基金、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等方式,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国际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成果的转化不应局限于国内市场,而应放眼全球。通过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科技成果的国际竞争力。鼓励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让更多科技成果转换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

    红色基因传千古,共同体心手相连。红色资源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作用,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创新教育方式。通过实地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让青少年亲身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红色教育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红色主题夏令营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红色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展红色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借助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传播渠道,打造红色教育网络平台,发布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知识等内容,吸引广大青少年在线学习和互动交流。通过讲述革命先辈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历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民族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建立红色教育长效机制,确保红色资源育人功能的持续发挥。加强红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的红色教育工作者,为红色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保障。通过上述措施,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将得到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将不断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得到进一步铸牢。


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委组织部向阳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