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对于读书这件事需要重新审视,重新定义。我们有理由不“读书破万卷”,也可以大大拓展我们知识的边界,但是“阅后即焚,化为灵魂”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只有知道如何思考消化海量信息,才能让我们真正具有自由之灵魂,独立之人格。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如何有效地获取知识?
当我们通过思考,慢慢具备更加完整的自我认知的时候(虽然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慢慢培养出一定自我认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并没有像身体发育那样,建立完整的自我认知。),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开启了自己的思考之路。这是一场征程。因为紧接着下来,我们就需要建立对于世界的认知,更准确的讲,是更加完整的世界的认知。也就是我通常讲的世界观。
我们从小就听说过一句话叫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其实就是建立世界观最直接的两种方式,人不出去闯一闯,怎会知道世界到底有多大,但是,只是单纯出去闯,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又还是不够的。看世界最好的方式不仅仅是带着手机上路,更是带着问题上路,才会更有收获。那这些问题从何而来,通常不是人单纯冥想获得的,而是通过读书。
当然,读书有很多用处,或者说是,我们可以带着很多目的去读书。读书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对于事物的了解更深刻,更全面。
比如,在中国不同地方游玩,最常见的就是各个不同地方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或者是后代仿造的古典建筑,你如果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知识稍加了解,你就不仅仅只是觉得,哇,好漂亮!你会发现,中国不同地方的古典建筑其实都不尽相同,它们并不都长一个样。比如说,在北京故宫脚下徜徉,你会发现皇家园林建筑是黄色琉璃瓦红墙;天坛是蓝色琉璃瓦;苏州园林是白墙黛瓦青砖;福建广东一带,有高高翘起的飞檐,且装饰图案繁多。同时,室内的陈设更是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而这背后都是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渊源。如果你了解得越多,我相信收获也会越多,旅行的价值也会更大。
再比如当我们来到罗马,看来圆形竞技场,许愿池,万神殿如果你并不了解他们怎么来了,这里过去发生了什么的话,你可能只是“哦,原来它们是这样的,跟我在电视上,朋友圈里面,微博上见到的是一样的。”然后就什么都没有留下,但是,你如果之前就了解一点古代罗马帝国的历史,欧洲中世纪史,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我相信你在看到这里宏伟建筑,雕塑,绘画的时候,你的感受会和一般人很不一样;当你徜徉在卢浮宫里面,穿梭于世界名画之间时,你如果不多多少少了解一些,它们所属的流派,绘画技法,谁人所画,以及背后的一些故事的时候,那你很可能只是附庸风雅地拍几张照,走个过场而已。但是,当你了解它们的历史,更多了解一些欧洲历史文化,你就会带着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它们。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多读书,读好书,尤其是塑造和改变我们世界观的书。话是没错。然而,我们却很少有人真正能像一个老学究或者是专家一样,耐着性子读完厚厚几本关于中国历史的书,或者是关于世界经济的书。很多人也在批评世风日下,时代越来越浮躁,真正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我觉得这样的说法,只是部分正确。
知识信息碎片化的确有很多的弊端,微博或者是微信公众号里面的大量的信息,因为其篇幅通常很短,都只是断章取义去告诉我们一些信息或是观点。我们很容易一叶障目,以至于不能看清事情的真相。在你的知识体系还不够牢固,或者是你还不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时候,是很容易掉进一个个“信息陷阱”。
但同时,我们其实也没有必要为很久没读书而感到羞愧,或者感觉自己落伍。
这个时代,由于技术的进步,我们在获取“硬知识”的时候,技术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获取有效可靠信息的方式。
我们这里举个例子。
我曾经特别想知道西方资本主义是怎样兴起的,我苦于寻找一本专门介绍这方面知识的书很久,发现很多是要么就是太晦涩难懂,作为一个西方经济史小白,我首先需要一些浅显易懂一些的书;要么就是太厚,洋洋洒洒几大本,而且好懂是好懂,但是里面出现了大量的人名地名根本记不住。后来,无意当中发现了一部纪录片叫《大国崛起》,当年算是央视的良心制作了,精美绝伦的画面,生动的描述,里面大量真实的影像,气势恢宏的配乐令人仿佛回到过去,比如说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那个振奋人心的年代。受到这部纪录片的启发,我后来又陆陆续续看了许多BBC出品的关于欧洲历史的纪录片,这样一来,我对于欧洲近代史,欧洲经济政治发展历程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我相信,光通过读书是没有办法给我如此生动,如此有画面感的信息的。而且很多信息是容易被快速遗忘的,比如,你光看书,你是无法知道伦敦在18世纪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或者二十世纪初的欧洲人们是怎么样生活的。视频纪录片能提供大量书籍很难做到的画面,油画,影像。
或者是就像我们看一百本汪曾祺写的美食,也还不如看几分钟的《舌尖上的中国》更令你垂涎欲滴呢。
远远不止这些,现代科技给我提供了大量快速而且更有效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工具。这些都能够让我们不通过读书,就能系统获得某一方面的信息。而我们很多时候,是在不自觉当中使用着它们。
现在大量的书籍都被音频化,或者是视觉化,据说某些有声书播放平台每天都有几十万的活跃用户,可能里面很多人是在听书,这难道就不算看书吗?而那些视频网站或者是APP上面就更多。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学习英语,还可以像在世界名校里一样,听里面那些教授讲授的公开课。我想要知道世界上几乎任何事情,我们点开Google或者是维基百科,敲入我们想要知道的词条,里面通常多多少少会给我们一些答案或者是“线索”。
互联网给我们带来很多困惑的同时,也的确给人类作出前所未有的贡献。大大降低了我们获取的效率和门槛。关键就看我们怎么去获取,获取的是否是优质资源。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对于读书这件事需要重新审视,重新定义。我们有理由不“读书破万卷”,也可以大大拓展我们知识的边界,但是“阅后即焚,化为灵魂”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只有知道如何思考消化海量信息,才能让我们真正具有自由之灵魂,独立之人格。
我相信,不管时代怎么变,我们读书的方式怎么变,读书最终的目的没有变,那就是,去启发我们思考,去激发我们的好奇心。获取信息,永远只是一个方面,如何将这些信息赋予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也就是我刚刚说的“化为灵魂”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