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典《蜀道难》,唱着: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靡靡古风磅礴又婉转,不禁想到西游路上的典型人物:唐僧。
有过痛苦 方知众生痛苦
有过执着 放下执着
有过牵挂 了无牵挂
然而……我只是一个凡人
唐僧在《西游·伏妖篇》里如是说道。
说起唐僧,我们的印象中似乎都是慈悲为怀、温柔善良,一如央视版西游记中的那位!《西游·伏妖篇》它却偏不是,剧情的大部分都是都是在讲一个未开化的唐僧,至于另外小部分我感觉更像是编剧出现了bug,可忽略。捂脸。唐僧的八十一道劫难也好,降妖伏魔也罢,他走过路过的经历,无非也就是一部成长史,成就他成为“唐僧”的必经之路!
这么一位未开化的唐僧,他照射出来的都是赤裸裸的人性之恶。我们竟可以看到这么一位位粗鄙卑劣的唐僧:
暴戾的唐僧。这位唐僧一不顺意就会爆掉,然后对孙悟空拳打脚踢,用尽蹂躏之法,因为他记恨心上人被孙悟空所杀,就算这只猴子称为他的徒弟,保他西游取经又如何?这种失去爱人之痛始终无法被超越,于是他总是有各种不顺意,制造出各种徒弟不听话。实实在在的是,当恨意没有表达完时,爱是出不来的!剧末,剧情表示唐孙二人是假意失和,也许正是这样的假,让他俩真真实实地敞开了自己,将心中所有的怒气、怨气爆发出来,也正因此失和,他们才有机会放下过去,学会接纳彼此,携手西游之路。
狡黠的唐僧。为了让孙悟空听他话,为他所用,谎称自己会如来神掌。肆无忌惮地利用孙悟空对如来的恐惧,以保全自己。恐惧是什么?有人说:恐惧可以摧毁任何东西,你的智慧,你的勇气,包括你的想象力。当然,恐惧它也是仅仅是一种情绪,我们要看见的是这种情绪背后是什么?需求什么?有心理学家认识,恐惧的反面是信任。那么倒推下,孙悟空不信任唐僧、唐僧也不信任孙悟空,孙悟空的恐惧何尝不是唐僧的恐惧呢?唐僧与孙悟空的师徒关系,在西游路上,转化他们之间的恐惧需要他们建立对彼此的信任,所以编剧才会上演小段小姐(白骨精)那一段吧!(继续捂脸)
阴暗的唐僧。不懂尊重为何物的唐僧,孙悟空提过好几次,不能忍受唐僧唱小乖乖,让他舞歌起舞,这对于他来说是件特别丢脸的事情,然而就是这么唐僧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唱……唱到孙悟空生起杀心。他就是一次次试图把孙悟空逼到墙角,这个时候的唐僧,为的是什么?我想更多的是立威!我是米师傅你是我徒弟,你要听我的,不听我的我就要让你难堪!而这源于唐僧的不自信,用这种方式来给自己增加安全感。
趋利的唐僧。当孙悟空真的气到极致要放弃唐僧时,唐僧跪下来求原谅。沙悟净对猪八戒说:有过最长的路,就是师傅的套路。这是一个很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唐僧,能够掌握别人弱点也使用好自己所拥有的武器,倒也从来不觉得有什么不可为。至少,他没把自尊自重抗在肩膀上,什么对自己有好处就怎么做。
自私的唐僧。当自己想念段小姐,从开始义正严辞地拒绝“白骨精”小善最后放不下回头去夏敏,为自己开脱的“凡人”一词竟让我有种无语凝噎感!为此,他带上小善一起西游取经,实际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说得多好啊,因为是凡人,所以可以,与我们的心理词汇“接纳”又是多么的相似。从心理角度来说,这样自私自利,为自己却也是好的,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我想要什么”,又是多少人所迷茫的呢?
唐僧不是唐僧,如他自己所言,他只是凡人,是凡人难免拥有粗鄙卑劣的阴暗面。关键在于,我们怎么看待自己的这些面?如果我们能够接纳自己的阴暗面,并转化为成长动力,那则是极好。反之,我们则需要对自己进行重新审视,看看自己到底缺了什么?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唐僧,你的那个唐僧是到了哪一层了呢?或者,你心中的那个唐僧是哪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