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一些设计网站,看到很多设计师热衷于练习,练习的作品真的能体该作者的真实水准吗?
前几天正好和某个朋友聊起这个话题,也想了想,干脆就把想法写成回答。不过到底是商业作品还是练习作品更能代表真实水准,先不要急着下定论。
每一份作品的成型,都要经过对应的演化,无论是练习也好,商业出街的也罢,我并不介意在这里用比较完整的方式分析一下,这并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是它本来就不简单。
就按比较熟悉的 UI 设计领域切入。
先说 UI 的练习吧,几个主要的展示平台,追波、站酷、http://UI.CN……设计师喜欢练习有错吗?没有!相反很值得鼓励,大量的练习有助于我们设计水准的提升和基础的强化,我们可以把自己得意的作品 po 上行业平台,接受别人的掌声。
追波主页
但是,这种获得关注和认可的驱动力是会上瘾的,就像很多人的旅行、大餐只是为了社交媒体的点缀,而真正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是哪些已经无足轻重。很多设计师会把在这些专业站点得到的认可当成自己 “唯一” 的追求,为了点赞关注而设计。这类设计师在群体中占比并不小,我们通常称呼他们为 “平台设计师” 或者 “设计界网红” 。我现在自己的课程里就有学生热衷此道,每一次训练势必是为了发布而做。
坏处下面再说,这种以获取赞赏而设计的稿件,才可以称为真正的 “飞机稿” ,先看看比较普遍的开飞机姿势(追波案例):
常见的飞机稿形式
这些是比较一般的的飞行模式,顶多开的是直升机或者小型民航,再给大家普及一些小知识,如何开战斗机和星际航母的:
配图、元素协调的飞机稿
这类练习稿的图像和界面有着惊人的吻合度,超强的视觉冲击力,你们可能以为,为了配合好这些界面,设计师拼了老命在海量的图库里找到最吻合的图片来填充,或者是图片后期把风格调制成与界面呼应?
事实是,这种情况的设计顺序,是颠倒过来的——手上先收集到一套风格化明显,而且视觉上抓眼球的套图,再根据它们的配色和主题设计界面。比如时尚的摄影那就做服装购物的界面,运动的摄影做健身类界面,专辑封面那就做音乐类界面……通通都是套路!
只剩下 “图” 的飞机稿
所以这种 “定制化” 设计,是毫无使用场景的,所有的元素的安排充满了刻意性。但也正因为刻意,设计师会在视觉层面上发挥自己最大的创造力和技巧,可以说,这样的练习稿,是可以代表设计师视觉创作能力的最高水平。
但是!
一个设计师的真实水准不是只由视觉能力决定的,是由多种维度所组合而成的,下面说说在实际项目里,设计的执行会面临什么困境:
需求持续变动:这个大家都懂
内容太复杂难以驾驭:什么功能说明都要加上
外力干扰:客户、老板强制要求某些具体设计元素
设计可行性差异:交互、设计形式是实现不出来的
设计还原度校对:在还原度 BUG 提交上不上心
……
好设计到能完整落地阻力是很大的,这需要设计师克服各种难题,而每一层阻力都是对设计师视觉最高水准的削弱,层层叠加。这种克服各种问题的业务能力,就是构成一个设计师完整实力的另一半要素。
从设计前期的研讨,制定可行的方案和原型,避免设计无用功;执行的阶段小步试错,确定设计风格和可行性;尤其是在结尾还会对还原的步骤严格的跟进。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设计水准可以在商业作品中完整的实现。而流程的执行,还需要设计师拥有强大的沟通能力,责任心。把商业项目推进到理想状态的强烈自驱力,缺一不可。
这几年见过很多简历及作品,刨除飞机稿练习以外,很多设计师的简历里包含目前负责项目的设计整理,大多数有模有样,已经达到及格标准了,但实际项目打开一看,完全是另一番风景,这种时候是可以直接将评价减半的,什么解释都没用,每一个像素的错位都是设计师不能推卸的过失。
这里还反应一个现象,大多数设计师对于自己的作品集、平台关注度的重视是远超过对公司项目的重视度的。毕竟大多数人并不是那么优秀,也不是那么有责任心,其中一部分认为公司的项目要花力气推进执行好,太麻烦了,而且难度太大,做好了也是企业的项目,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且能不能保证自己升职加薪还要打上问号;另一部分则完全没有这种意识,只将问题推卸给上面所说的种种阻力中。
但他们可以每天回家做练习到半夜,在追波、站酷每周定期更新,花一周做的商业项目,用一个月的空余时间做包装,类似下图:
UI 项目包装设计
将平台上的认可,作为自己最大的资本,认证标、关注数、点赞数,每一次提升都可以为自己跳槽加薪做好准备。既然可以包装好自己,用数字来证明自己的价值,那何必太在意工作产出?所以这为我们管理、招聘设计师带来很大的麻烦。
说到底,当你在评价设计师真实的水准时,是一定要将商业作品和练习作品合起来看的。会有以下几种状态:
真实项目良好,练习作品优异:代表设计水平优秀,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心都有保障,属于别人家设计师的范畴。
真实项目差劲,练习作品优异:代表设计师本身不是非常有自我驱动力,更适合当螺丝钉型专门完成指定需求的设计师。
真实项目差劲,练习作品差劲:……
最后,给还在迷茫的设计师们一点建议,以平台的成就作为驱动力推着自己做练习进步没错,但陷进这种陷阱里面以及将这些作品中做的最好的那一批当成自己追求的目标,在职场是不会走太远的,不要只把鸡蛋放在这种篮子里!
少一点抱怨,多思考如何协助客户、需求方解决问题,最大程度的输出设计水平,才可以让自己得到更多的成长,以及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摘录自知乎:酸梅干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