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大师风范的唐僧
文/张守权
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以唐代著名高僧玄奘为原型塑造的人物形象,历史上的玄奘佛学造诣高深、有坚韧不拔的品行、勇于探索及不畏困难的精神,是一位名传千古的佛学大师。
《西游记》一书中的唐僧虽是以玄奘为原型,但是小说中的唐僧与历史中唐僧的性格却相去甚远。这里,我们且不苛求文学形象与历史原型的相像性,仅就文学形象塑造方面来简析一下唐僧的人物性格。
细读《西游记》的人不难看出,吴承恩笔下的唐僧形象前后差距可谓霄壤之间。以唐僧接受唐太宗的征召远赴西天取经为分水岭,唐僧这个人物的性格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取经前的江流儿(唐僧)可谓命途多舛,刚刚出生便如私生子般被放流大江,任其生死。好在金山寺的长老法明和尚将他救下并将其抚养长大让他专研佛法,由于江流儿聪颖好学,因此,年龄未及弱冠便已对佛学的理解达到相当的高度。取经前的江流儿果然年少有为,在他长大成人之后,其师法明长老告知他的身世后,是他身怀血书孤身寻母,又只身一人辗转江州寻到祖母,最后北上京城与外祖父殷开山相认,从而借助朝廷之力发兵擒获仇人刘洪,从而洗雪了十八年的冤仇。前面的所有仙界、佛界、冥界、海界、凡间的有关陈光蕊冤死的知情者及亲历者未能完成的重任,几乎由他一人完成了。《西游记》一书描写的最初的唐僧是个有胆有识、有所担当的干练形象。此后应唐王之召开启水陆大会更是彰显了唐僧一代佛学大师的本色。然而,唐僧这个人物形象在小说《西游记》中的亮点也由此戛然而止了。
其实,唐僧在踏上取经的道路后,其身担之责任显然比自己在和平的长安城所搞水陆大会时要重许多。毕竟,取经的路上不仅气候恶劣,山高水险,而且充满了妖魔鬼怪的凶险。作为取经团队的一把手,该具有怎样坚毅的品性和担当精神,唐僧自己心里应该清楚。然而,自从被唐太宗封为御弟、敕命西行取经后,吴承恩笔下唐僧的形象立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唐僧由从前的一位有胆有识、临事不惊、指挥若定的颇具领导才干的大师沦为一个蹩脚的领导者,领导能力差、没有任何胆略,遇事毫无解决办法。胆小怕事,总在担心前途的无尽的凶险,毫无一点大师风范。取经路上的唐僧形象显然被动漫化了,一旦遇到妖魔,唐僧的第一反应不是镇定和淡定,不是大惊失色,就是吓得被掀下马来(这和尚也抗摔),还经常会呼叫“悟空救我”;被妖魔捕获后,在无人救助时常常是一个人默默地流泪。除了车迟国斗法中有力地配合孙悟空在高空打坐之外,他没有为哪一次降妖中出过半点力,哪怕是一个合理化建议。他在取经路上的总体表现毫无一个有深厚佛学修为的气定神闲、临乱不惊的大师风度,仿佛一个久治不愈的神经病患者。我想,放到建国前的战争年代,他所扮演的角色一定是见到敌人就会投降的叛徒和汉奸的形象。
之于孙悟空等三个徒弟,唐僧的“师父”二字有名无实,取经十余年,三个徒弟除了担当保镖及挑夫的责任之外,并没有研习一部佛学经典,没有学会念经打坐,也许你会认为学佛贵在顿悟,生活的磨砺也是一种修行,这些都是学佛的表象。然而,十余年,唐僧这个只会自渡的人并未实现普渡,甚至未能很好的用自身的修为度化身边这几个愚顽不化的弟子。他没有改变孙悟空的好勇斗狠,没改变猪八戒的好色贪婪,更没改变沙僧的自私褊狭,这些都是一个佛教徒的大忌。他们充其量学会了让取经团队填饱肚皮的化斋。《西游记》一书中的唐僧显然不是个很好的宣传者和教育者。
其实唐僧也深谙自己这三个徒弟挤进取经团队完全属于体制内的预先设定,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及白龙马拜他为师并非以修行念经为己任,他们无非是想通过皈依佛门这个途径实现改造最终重返体制内的目的。这一点,师徒之间是心照不宣的。
唐僧遇事优柔寡断,耳朵软容易受他人左右。取经路上,一旦与孙悟空发生分歧,猪八戒往往会乘机落井下石,在唐僧面前添油加醋的吹风。作为的团队一把手,唐僧必须深谋远虑,从取经的大局出发。由此,他更应该做的是维护内部的团结,求大同存小异,保持团队的稳定性,尤其是绝对不能让孙悟空这个超级CEO外流。然而,他缺少作为一把手的胸襟,缺少领导的艺术性,还更容易受制于猪八戒的别有用心的挑拨,从而使取经路上的内部关系充满反复。
唐僧的意志也有坚定的时候,那就是,当他被观音等菩萨变美女考验师徒四人的时候,当女儿国国王逼婚的时候,当无底洞、琵琶洞的妖女强迫与他“耍子”的时候,为了保持一个佛教徒纯真本色,我们的御弟哥哥定力之强堪称抵制“色诱”的楷模。在形形色色的美女及妖女高温度的色诱下,唐僧坚定得和他懦弱的本性相差甚远,坚定得有些不正常,坚定得令柳下惠自愧不如,坚定得让所有发育正常的人为之汗颜。
身为团队的一把手,唐僧的识人能力大大欠缺,很多时候他是善恶不分,是非不辨,敌友混淆。由此必然导致他本人不会很好的维持局面,常常会因小失大,缺少全局观。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当孙悟空三次打死化为人形迷惑唐僧的尸魔(即白骨精)后,唐僧这位佛学大师毫无识别妖魔的慧眼,反认妖魔是好人,对孙悟空先是念紧箍咒以示惩戒,之后便是驱逐,如此三次,最终孙悟空一气之下回到花果山。还有过琵琶山后孙悟空打死群贼再次遭唐僧驱逐,虽说那次孙悟空对人间的这些小毛贼下手有些狠毒,但为了取经,身为领导的唐僧必须哄住孙悟空这个顶尖人才。
唐僧除了对取经的大方向没有放弃之外,取经途中的一切吃喝拉撒睡及降妖捉怪之事都无从掌控,于是孙悟空这个管理能力非凡及交际面甚广的大徒弟便基本掌控了团队的管理,可以说,孙悟空是取经团队的常务主席,而唐僧简直是个甩手掌柜。传统说法提及的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其实应该是孙悟空带着唐僧师徒去取经。
另外,原著关于唐僧对杀生态度的前后塑造矛盾。我们且看第八回附录江流儿复仇的描写:“先将李彪钉在木驴上,推去市曹,剐了千刀,枭首示众讫;把刘洪拿到洪江渡口先年打死陈光蕊处,丞相与小姐、玄奘,三人亲到江边,望空祭奠,活剜取刘洪心肝,祭了光蕊”。对自己的仇敌的处理,这个佛学大师又是剜心肝又是活剐,手段极尽残忍,这与走上取经路的极力反对杀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最后我们且看《西游记》最后一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对这几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经书而功德圆满的人的分封吧。唐僧被封为栴檀功德佛、孙悟空为斗战胜佛,虽是佛中的最低级,但毕竟跻身佛的行列。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为金身罗汉,白龙马为八部天龙。佛界的分封很有意思,唐僧这个在西天取经一路贡献最小的人居然分封的级别最高。唐僧之所以被如来班列佛位,原因有二,其一,正如如来所说的“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到底是亲三分向啊!其二,唐僧虽然没有为降妖捉怪做半点贡献,但毕竟他是取经团队的法人,是一把手,是取经团队的一面旗帜,地位高、资格老,最终论功行赏是必须把他排到第一位。佛界的这种做法其实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式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