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陪孩子之余,翻阅《发现之旅》这本书(说起这套书,当初购买的时候主要是考虑到它是关于地理大发现,自然探索等许多关于前人进行大自然探秘的经典之作,里面也赠送了10余幅经典的画作,我抽出了四幅,压在了餐桌的玻璃下面,以时不时的养养眼),给自己看的同时,也想给孩子顺便看看里面的图画,毕竟对于19个月大的孩子,能够看的只有图画了。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孩子看到了一幅鸟在一株仙人掌上站立吃花蜜的画面,她突然停住了,转身到餐桌的一侧,扒开了在充电的手机和充电器,指着那副画给我看。我突然明白了,她看到了两幅画一模一样。我惊讶了,那可是从上百幅那册书中调出来的一幅,而孩子就能够记得住我们餐桌上有幅同样的画面。
孩子这个举动让我惊讶万分,再次让我思考孩子的认知过程的特殊,不可小视。时刻用好的言行去影响孩子至关重要,因为她不经意间就可以吸收很多或好活不好的营养,这些都不断塑造她着她的未来。父母也要不停的为自己充电,孩子接受信息的方式是全方位的,立体的,父母已经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感知世界,某种程度上禁锢了自己的学习模式,或者已经进入了一个学习的舒适区,成长空间的突破有难度,而孩子则有很大的不同,她的知识增长是每日以指数级别的上升,只要我们不给她灌输某种固定的模式,她会不停的以这种模式学习,并学会不断的试错,不断的成长。
另外,用一种自认为合适的模式去培养孩子是大错特错,因为我们不懂得孩子突然会把注意力投在哪里,对于孩子而言,大脑神经元的树突与轴突的接触通道有很多很多在不断的打通,一次打通,说不定就是某个知识点的突破,如果我们有意的去固化某种链接,对孩子大脑的发育是不可低估损失。父母能够做的就是做学习型的父母,与孩子不断成长,多看,多思考,让孩子带自己成长。
如何实现让孩子带自己成长呢,突然想到了Dr.魏曾经提到,沉浸式的陪伴,学着孩子一样的玩耍,也许是一个好方法,某种程度上也使自己放空自己的大脑,摆脱各种牵绊,迎接每个不经意间的成长带来的砰然心动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