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爸爸妈妈好,最近有孩子和老师反映有人给他起外号,经老师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老师发现基本都存在误会。
随着学习的深入,孩子们的词汇量也在不断积累增长,大部分孩子都逐步进入自主阅读积累的阶段。我们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同样的一句话,一个词,不同的语境,不同的心境甚至同音不同义的缘故都可能引发误会,怎么说,怎么使用自己积累的词才是尊重人,这也是孩子们在社会交往方面必经的一个成长课题。面对这一问题,孩子现阶段遇到的困难点有:
1. 自己给别人起了不尊重人的外号而不自知,在他的视角这可能只是一个玩笑并不是骂人,也不知道对方不喜欢。
2. 当别人给自己起了不喜欢的外号,不懂得怎么跟对方表达沟通或寻求老师帮助。
3. 对自己不自信,容易受到他人影响,自我怀疑。
基于孩子们的成长需要,今天特别设计了一节和孩子们聊聊《外号这件事儿》的班会课,同时,学习了绘本《我喜欢我自己》,通过充分的讨论,孩子们达成共识:
1. 褒义的外号本身没问题,问题在别人是否喜欢,愿意你这么叫。
2. 嘲讽的外号不可取,不尊重他人
3. 当出现“外号纠纷”,我们该怎么表达以及及时致歉
4. 要自信,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言论影响。
王老师告诉孩子们,即使我们班达成共识,孩子们到社会中,和不是本班的小朋友共处,也可能会出现这种“外号误会”。对方不一定能讲道理,这时候,自己喜欢自己,对自己有自信,谁也影响不了你。
特别把今天的课件和爸妈分享,希望能和爸爸妈妈们达成教育共识,如果孩子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统一教育方略,如果孩子自己解决遇到困难,又不太敢找老师,您可以先在家陪同孩子角色扮演,反复练习该怎么勇敢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预设对方的反应,比如对方马上跟你道歉了,或者对方如果态度不好,我们怎么去寻求老师的帮助,这都是孩子无法天生掌握,需要我们教给孩子的为人处世的智慧。同时私信与班主任沟通,我会在学校帮助孩子的。
最后,也希望每位爸爸妈妈都能以最大的善意去看待班集体中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特点,也必然有自己的成长点,需要改进的缺点,请不要轻易在事情未调查清楚之前给小朋友贴标签下定义,在学校发生的误会还是需要回学校来面对面按流程解决,社会技能最终的养成还是需要孩子回到他的小社会去尝试解决,我们是没办法代替孩子成长的。
成长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孩子不断试错的过程,当我们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向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不论是谁,在集体中做错了没关系,改正就行,爸爸妈妈老师还有其它小朋友都会帮助你的,那么即使是咱们自己的孩子在集体中犯了错,遇到以前不知道的问题,他也能更从容的应对和安心去寻求帮助,这也是王老师希望和爸爸妈妈携手一起给到孩子们的集体成长氛围。
您的教育合伙人:王琳老师
20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