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7点我们小组进行了复盘,即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复习。本周是由胡老师主持复盘,一开始因为人没有到齐,所以胡老师和李老师两个人开始随意聊天儿,我没有开麦而只在一边听着,感觉她俩就像两个好朋友一样在拉家常,听起来好让人舒服。复习的内容胡老师准备的非常详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上节课的内容做了非常具体的解读和分析。接着李老师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上节课的内容做了一下总结,也谈到了学习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充分证明“学习使人进步”这句话才是硬道理。接着我也谈了我对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感受,主要说了上周母亲因为牙疼难受失眠烦躁,而我却没能很好共情到母亲,只能接纳自己的无能,虽然我也做出了一些我能做到的努力。而我一直觉得关于“共情”这个话题刘老师好像没有讲太多,直到黄老师提醒我关于“蘑菇的故事”和“松鼠的故事”,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我才想起来这个话题刘老师讲的还真不少。
要做到共情,必须要进入到他人的内心世界去体验他们的感受。而我却没能进入到母亲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她的感受,虽然自己也有意识去做,但是说出来的语言却很苍白无力,根本没有达到共情的效果。共情是一种能力,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我没能共情到母亲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却是因为我对这件事情有预设。母亲没来我家之前,在家打麻将干活好像都没受影响,到了我家之后,她的各种不舒服的症状都被扩大了,直到在我家两天之后才找到疼痛的根源:牙疼。所以我在心里一直抱怨母亲因为忙着打麻将而不去寻找病源从而做到对症下药,一方面,我心疼她因为粗心而多遭受了这么多天的罪我自己却也无能为力;另一方面,我陷入深深自责中因为是我劝说让她去做复查而造成这样的结果。 我及时安顿了自己的情绪,不让负面情绪过多的影响自己;同时又清楚的提醒自己,不是聚焦问题而是聚焦解决:买消炎药、止疼药、咨询牙医看牙病,陪伴、倾听、劝说,自认为该做的都做了。
是的,虽然该做的事都做了,但就是没能做到很好的共情,没能体验到她的内心世界她的感受,没能达到很好的同频共振,没有起到更好的安慰作用。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深深感到了自己的无能为力,自责、后悔、难受,只能劝告自己接受自己的无能。
是的,能力不是一天练成的,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付出努力用心去练习去实践,从而慢慢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追求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状态: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希望,能够更多的共情到别人,也能够更多被别人共情到。这样的生活岂不是很美好?
突发奇想做一次小旅行,很难得
和好友商量一拍即合,很难得
说走咱就走高高兴兴一日游,很难得
共同寻找一碗糊辣汤的美味,很难得
看到自以为熟悉中的新鲜陌生,很难得
发现原来美景就在身边不远处,很难得
一起畅游五岳庙走八卦阵,很难得
停靠路边摊现场吃西瓜的感觉,很难得
顶着烈日河里捕鱼水中畅游,很难得
需要时有人愿意一起寻找快乐,快乐时有人能够一起分享,我何其幸哉?感恩感谢这一切美好与难得,与美好同行,向幸福出发
每日阅读
反馈 sfbt于每次晤谈了40分钟之后会暂停10分钟,让咨询师可以跟单面镜后的专业团队讨论,或者让咨询师安静的思考,以组织给当事人的反馈。反馈是sfp晤谈中很重要的代表性要素之一,乃和其他晤谈里程要素一样的重要。反馈代表着对当事人与晤谈中所言所投入的一种看重,所以咨询师需要好好会整治,也能给出自己的看法。反馈是设计来“提醒当事人所期待的未来愿景”“做什么可以对当事人更好”以及“帮助当时能够感觉到成功即有能力的”。
反馈的目的,是组织与强调晤谈中得的重要讯息,让当事人感受到他们曾被仔细地聆听,并表达咨询师同意当事人对问题的观点重述,对当事人的理解肯定当事人对自己问题的看重,而提供当事人增进生活满意度的步骤。
提供反馈的基本原则是:首先找出适宜给予的建议底线,什么样的建议是在晤谈资料中有所显示的,包括目标设定良好的程度、例外的程度和形式、当事人与你的关系以及当事人对于自己能投入于解决之道的动机意愿及努力程度。当不确定底线时,则倾向于较为保守的选择,如此,当事人晤谈后的表现就更易超过建议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