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近几天因血缘亲情关系,导致以泪洗面,深夜痛哭,眼睛浮肿,甚至和我交待身后事,父母亲一生劳碌,一切都为儿女着想。
2025年的4月,我是陪父亲在医院度过的,看见了正在经历各种病痛折磨的患者,经历多个小时焦急等待的煎熬,听见过急诊大厅撕心裂肺无望的嚎哭,撞见过病患家属瘫坐在电梯角落无助的绝望。深深地感到,人啊,有什么不能有病,没什么不能没钱。能吃能喝、无病无灾就是最大的福。 比起不能吞咽的人,你能大快朵颐,比起失去双腿的人,你能轻松走路,比起呼吸困难的人,你能顺畅呼吸,比起在走廊陪护的家属,你能在自家床上一夜睡到天亮。这些都是幸福!平常人家,健康就是一切,没有了健康,便一无所有,什么名誉、地位、理想、前程、别墅、豪车……都是风中云烟。
病中更能看清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包括亲生的血缘。于父母,你是不能替代的孤本。别再抱怨命运不公,允许一切发生,接受并配合医治。当疾病降临,在震惊、恐惧、无助之余,问的最多的是,“为什么是我的家人?”可无人能给你答案,唯有慢慢接受,正确面对。想穿了,人一出生便向死而生,只不过时间来的早晚,既然来了,只能接受,尽自己最大努力配合医治,尽己所能做好陪护。上天让你与疾病相遇,一定是在提醒你,余生你需要加倍爱自己!别再说不求人,年龄越大,越要储备一点医疗资源。人到一定年龄,似乎可以完全洒脱地说,我不求谁?但你不能不求医生。在每天人满为患的医院,当你茫然无助时,有个医生的朋友或者经朋友介绍的医生,可以帮你分析病情、指点治疗方法、联系适合的专家、疏导瘀结的情绪,会轻松很多,便利很多。因此,朋友可以不多,懂医的朋友一定要有。别再清高地说不谈钱,很多关键问题的解决必须靠它。 到了医院,钱就是水,每天沽沽流出。99%的事靠钱解决,剩下的1%需要更多的钱。没有钱只能向病魔低头,只能绝望地等待死神的来临。因此,在年轻的时候,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还是要多挣多攒一些钱,为亲人,也为自己。
“久病床前无孝子”只是指子女的不孝吗? 强烈感到,成年人的岁月静好,是健康的父母给的,父母健康真的是儿女的福份。在医院一个月,见到太多生病的“父母”,各有各的不幸,也见到太多陪护的“子女”,各有各的难处。看到他们,我总在思考,将来如果躺在病床上的是我,该怎么办? 子女的难,原以为只有独生子女家庭最难,父母生病,在单位、家庭、医院之间来回奔波,精疲力竭。 后来发现单亲家庭的独生孩子更难,一个人就是一个“家”,要扛下所有,多子女家庭同样难,互相之间你指望我、我依赖你,都强调自己的困难,反而更难协调。经济上的压力、体力上的透支、情绪上的崩溃,最终把人逼向绝境的边缘,有人直接感叹,“我要倒了”、“我要被我爸折磨死了”、“我要在我妈前面走了”…… 父母的痛是病的折磨、死亡的恐惧、预后的无望足以让一个人崩溃。 他们有的孩子不在身边,无法得到子女的照顾和抚慰,有的只有一个孩子,看到孩子忙的团团转心疼且无助,有的自己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孩子条件也不好,难以维持进一步的治疗,不得不放弃……求生的欲望使得他们变得脆弱、性情大变,甚至蛮不讲理,不听话、不配合,发脾气。久病床前无孝子 “父母的痛”撞上“子女的难”,心里都有对方,心中都怨对方,最亲的血缘慢慢平淡、疏离甚至怨恨,于是出现了所谓的“久病床前无孝子”。
我的思考是做好思想建设,看淡生死。人生本就是一场“向死而生”的体验过程,最终尘归尘、土归土。自己看得开,就不会太纠结和恐惧。“我养你小”看到的是生长、活力和希望,“你养我老”体验的是衰老、暮气和绝望,同样的付出是完全不同的意境。
曾在2022年11月随笔写的一篇文章《我们对孝尽责了吗》结尾中的一句:相信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