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宇宙的核心是以遍布全球的超感知(Hyper Perception)网络(iATHUB.COM),融合两界(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构造拓展现实的新生态。
基于区块链的新经济体系
基于数据孪生和虚拟技术的现实、虚拟世界的融合
基于云飞控技术,不仅实现双世界的信息融合,也实现设备操控的管理融合
2021年3月,美国游戏公司Roblox号称 “元宇宙" 第一股成功上市,Roblox在招股书里给元宇宙产品定义了8个属性: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
系列位置效应:一见钟情定一生
系列位置效应(serial-position effect),最早由研究记忆的德国心理学家 Hermann Ebbinghaus 提出,描述了一个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影响人们对它的记忆。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指人们倾向于对首先见到的事物和最后见到的事物有更好的印象。分为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和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
首因效应是对“第一印象”或“先入为主”所产生的心理学现象,指在行为过程中,最先接触的事物会给人留下深刻的感知或认知,影响人对事物的感知和判断。
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近因效应指在行为过程中,对事物的最近一次接触给人留下深刻的感知或认知,能对首因效应所形成的心理作用起到巩固、维持、否定、修改或调整等作用。例如在时间上与下一次购买决策最为接近,因此正或负的近因效应能促进或阻滞购买行为。
看,我们现在可以科学的解释“一见钟情”了。除了男女交往中的“一见钟情”,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也决定了任何人-人之间交往的特性。
朋友:真的还是假的?
在真实世界中的社交中,我们存在一个“见光死”定律。原因在与你和对方的“首因效应”是在互联网数字世界产生的。而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人们总是倾向于展示自己完美的一面。或者刻意修饰自己的身份成为符合“他人”审美情趣的人。这个他人通常是主流民意代表,也可以是一组特殊人群的审美意愿代表。
但是一旦见面,就会发生“一致性断裂”
“一致性”是指你的语言、身份、行为以及你的态度始终保持一致的状态;也指一个人的真实度,以及思想与行动保持一致。
而当你从社交媒体进入现实世界时,所看到的对方不再是被塑造的“对方”,而是真实世界的对方。被PS的照片,被修饰过的语言,被包装的人设...一切都在瞬间断裂。
在人工元宇宙中呢?
放心,作为“平行世界”,你不会真的见到对方的。你见到的是对方的虚拟身影,虚拟得如同真实一样,但依然是被对方修饰的虚拟真实。对方见到的你,也如此。何况你还可以有多个身份,会见多个“对方”。
不过有一个问题,既然你可以塑造多个虚拟身份,那么你是不是可以为自己塑造一个梦中情人呢?
纳喀索斯(Narkissos)有一天在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爱慕不已、难以自拔,终于有一天他赴水求欢溺水死亡,死后化为水仙花。后来心理学家便把自爱成疾的这种病症,称为(自恋症)或(水仙花症)(Narcissus,水仙花,自恋者)。
——希腊神话
传说河神刻菲索斯娶了水泽神女利里俄珀为妻,生下一子名叫纳喀索斯。纳喀索斯出世以后,他的父母去求神示,想要知道这孩子将来的命运如何。神示说:“不可使他认识自己。”可是谁也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在纳喀索斯十六岁的时候,他到林中打猎,他发现了一片清澈的湖水。这湖水不曾有一只山羊饮用过,不曾有一只野兽游玩过,也从没有一只鸟雀飞掠过。纳喀索斯来到湖边,俯身喝水。突然他看见了自己水中的影子。这影子是如此美丽:一双明亮的慧眼,有如太阳神阿波罗那样的卷发,红润的双颊,象牙似的颈项,微微开启的不大不小的朱唇,妩媚的面容,真如出水的芙蓉一般。他想这一定是水中的仙女和他凝视。他心中喜悦,竟然爱上了自己水中的倒影。他想伸手去拥抱水中的情人,当他的手一触到水面,那影子便悄然不见了。他用嘴去吻一吻他的朱唇,当他的嘴一接触水面,水面便化作一片漪涟。过了好一会儿,那水中的仙女才又重新出现。
他这样在湖边流连,频频望着湖中的影子,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站得远,她也站得远;他站得近,她也站得近。只要他一想要碰碰她,她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只得站在湖边,望着自己的影子,过了一天又一天。他不吃也不喝,痛苦异常。他面颊上的红润消褪了,他的青春活力枯竭了。他轻轻地倒在地上,头枕着岸边的嫩草,永远地睡去。
仙女爱上他的美丽,纷纷赶来悼念他。她们发自内心的深深悲痛感动了宙斯。几天后,在湖边的草丛中,在纳喀索斯倒下的地方,长出一株株娇黄的水仙花,它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在扁扁的,细长的绿叶的映衬下,在白色的花瓣中央装点着金黄色的花蕊。它斜生在岸旁,在晶莹的湖水里清晰地映照出它美丽的影子。它就是纳喀索斯的化身,是宙斯为了抚慰那些深情的神女们而创造出来的。
而今天,在一个平行人造世界中,你可以创造一个梦中的你,你们如真般的相会。你可以就是你的纳喀索斯
全真宇宙:远方的朋友面对面
全真宇宙是通过超感知实现的真实世界的跨越,万里之外,即在身边。在全真宇宙中的社交,第一眼(首因效应)就是真实的,是你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直接和远方的“朋友”沟通。
因此,你想交往远方的朋友时,不再需要什么“笔友”模式,漂流瓶模式,虚拟社交模式,直接跨越到真实世界的“面对面”模式。你身边,就是全世界。
人类是社交动物,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最终的元宇宙是自身生存的的世界。对于线下社交,聚会、户外活动、讲座、论坛等,都需要和线上身份一致的认证系统。因此,全真宇宙的入口就是iPASS。
亚当·斯密认为:同情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人性中总有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无论在我们看来某人如何自私,他总是会对别人的命运感兴趣,会去关心别人的幸福,尽管他除了因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一无所得。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即当我们看到、真正感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所产生的感情。这种人性中固有的感情绝不是良善君子的专属,尽管他们可能对此最为敏感,即使是一个罪大恶极、无视一切社会规范的无赖也会心怀一定程度的同情。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亚当·斯密同时指出同情心随着关系和距离越远而逐渐降低。而全真宇宙的实现,拉近了人类的物理距离,让人类更多的互相关注,多些理解
对自己幸福的关心,要求我们具有谨慎的美德;对别人幸福的关心,要求我们具有正义和仁慈的美德。前一种美德约束我们以免受到伤害;后一种美德敦促我们促进他人的幸福。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这也是为什么,全球化的企业,使用当地的服务,为当地消费者提供”贴身“的关怀。iPOST.IM 目标就是让普通人,中小微企业,都可以实现跨境的贸易和服务。不仅可以使用当地短信服务商的信息触达,而且即发即付的方式,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市场成本。
全真宇宙和人工元宇宙是社交的两个极端,而两极中间就是目前的社交网络。从目前的社交网络,元宇宙向左,全真宇宙向右,为人类带来了更广域的社交新纪元。
相关阅读:
文章来源:
Hyperverse vs Metaverse [2]: Social: no more feeling awfully disappointed when seeing net 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