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临睡前看了电视剧《叛逆者》,书店老板阿木知道自己逃不了,引爆手榴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时给同志顾慎言以警示信号。看到此处,一边感慨曾经的革命先烈的大公无私,一边也开始思考死亡这件事情。
记得很小的时候,在放学的路上,跟同伴聊起过这个话题,那可能是第一次对死亡有了深度的思考。“人死了之后就没了么”“怎么就没了呢”“会去哪里呢”“会见不到所有人,还是说我们真的会换一个世界存在”“好难过啊,世界上从此就没有我们了呀”,真的是小小的脑袋大大的疑惑,最后自然百思不得其解,不了了之。
不过,那种难过的心情持续了很久,且当看到新闻中各类死亡事件发生,当看到圈子中有些人因各种原因离世,这种感觉便会间歇性找来。而每次思考都得不到很好的答案,因为害怕陷入其中,只能强迫自己中断思考,以及找些其它的事情做,来转移注意力。
小说《局外人》中主人公有这样一句话,“我死后就会被人遗忘。他们跟我再也没有任何关系了。我甚至不能说,想到这种情况心里会难受。”可见即便是将自己划为局外人的主人公也并非对周遭的一切都不在乎,只是深感在乎也无用,所以选择假装漠然。就像这样一个时刻,他总归还是希望有人记住他的吧。
这也让我想到了忘记从哪里看到的另一句话,“哪有人害怕死亡,只是害怕被遗忘罢了。”我想确实如此,这可能也是我们害怕死亡以及为之难过的原因。
电影《寻梦环游记》提到,“死亡不是永别,有人记得你,你就没有消失。”这大概能够治愈很多人,如果在世界的某处永远活着的唯一方式,是不被活着的家人遗忘,那至少死亡并不是终点,也让被遗忘有了一个缓冲的时间。
我愿意相信这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