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01自利偏误
这是人性,人性有善有恶,很多我们的纠结烦闷遇事的态度最终都可能归结到人性上面来。
那么,如何限制住人性的恶呢?
因为人性是一个人的内在属性,所以它十分顽强,几乎无法更改,想用压迫式的“外力”去约束只会起到短暂的即时效果,那“外力”不行,用“内力”可不可以?
“内力”我觉得就是指一个人的思想,一个人的觉悟,我觉得是可以的。
我相信思想足够深刻的时候是真的可以完全随心所欲的控制自己的行为的。(比如禅定的僧人)
可是,如何做到呢?
我觉得需要有一个敬畏的心,如何有敬畏的心?
有一个宗教信仰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宗教,无论宣传的何种道义,都是对一种“悬而上”的,看不见的“事物或者人”的供奉。
供奉,就是一种深刻的敬畏。
有了这种对冥冥之中的“事物”的敬畏,人们才会觉得“我的成功来自某某的恩赐,我的失败可能来自某某对我之前所做的错事的惩罚,我得到的帮助都是某某的恩典,我得到的苦难都是某某给我的历练”
我还是个坚定的自然主义科学的支持者,但是看到了很多有宗教信仰的人之后(虽然各式各样的宗教信仰),真的感觉不一样。一对比,就发现,有宗教信仰的人,有敬畏,懂感恩,懂得直面失败和苦难。
002自我选择偏误
承认自己的弱小并原谅自己,承认自己的无力改变某些局面并原谅自己,有时是对自己的一种解脱和超越。
2
001讨喜偏误
想引用盗墓笔记里面的一段话对这则小故事进行回应:
很久以前,我的爷爷总是告诉我,必须了解人的”动机“,他称之为最开始时的目的。我有一段时间一直把动机和最终目的混淆,后来我才明白,动机来自于开始,而目的往往是最后,且目的这种东西,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变化,有的时候,目的甚至会走向最开始的反面。
了解“车模”,“广告里的宝宝”的动机之后,我相信我们做起选择来会更加明智和自信
002互惠偏误
商场提供试吃导致销量增高的原因我不同意主要是因为人们会对获取到的东西给予回报的心理。
美国的costco商场里面,吃的很多都是试吃,很多人不用吃饭去里面逛一圈就饱了,但是买不买到最后还是不一定。
我觉得试吃能提供销量的一个原因就是试吃本身,让大家去免费了解了一个产品,如果好那就买,如果不好那就不买,仅此而已。
但是说到避免欠下不必要的人情,我感触是这样的。
就是有时候我们不擅于说NO.
别人过分的热情也许我们并不需要,但我们不擅于说NO
别人对我们过分的要求也许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但我们还是不擅于说NO.
于是就导致了,我们“欠了”很多没必要的人情,别人也“欠了”我们许多没必要的人情。
所以,人,是要画一个“圈儿”的。
这个“圈”就是一种对人对事的一种态度和原则。
“圈”里面就是自己的小天地,别人越“圈”是不可以的,也不应该邀请别人进入到“圈”里来。
有天盖茨去拜访巴菲特,盖茨主动提议要看巴菲特的每日行程。
拿来一看,好家伙,空空如也的一张行程表。
盖茨说:“wow, you refuse to do so many unmeaningful things” (天,你拒绝了如此多无意义的事情)
巴菲特说:“yeah, you have to be good at saying NO”.(是啊,你必须得擅于说NO!)
3
001现成偏误
很普遍的一种想法,背后其实是晨读第一个小故事说的自利偏误的变异版本。
就是“我”只会举出过去发生的那些对我现在要去做的事的有利证明的例子。
过去发生了那么多事,有好有坏。
那些因为喝酒抽烟而得病的例子“我”不举,那些开车打电话而出车祸的例子“我”也不提,那些“这么做出了问题”的例子“我”一直装作不知道。
Again, “我”只会举出那些发生在过去对我现在要做的事有积极证明的例子。
当人想要做一件事,它总能找到足够的理由去说服自己,关键在于找理由的过程中是否是理性的还是自欺欺人的。
002归因偏误
这则小故事还是可以联系到人性上。
一是不敢承认自己,二是懒。
做为家长,可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受教育程度不足,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每天的时间都花在了喝酒打牌逛街买包的事情上,怎么办呢?
哈哈,最近读到篇研究报告,上面说,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家里藏书不够。
太好了,钱能买书,钱能解决的事都不叫事!
这下可好了,即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根据研究结论),又不用为孩子的成绩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哪怕是不好不健康的。
一箭双雕,多好!爱死这份研究报告了。
可算给了“我们”家长一个再正当不过再合适不过的理由去继续喝酒打牌逛街买包了!
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