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探究你的内在关系模式吗

关系就是生命,你所有的生命体验都在关系里完成。

想一想,你曾经在关系里受过多少苦?与爱人、与父母、与孩子、与公婆、与朋友、与同事……,伤心、委屈、气愤、愧疚、压抑、仇恨,甚至是崩溃与绝望……。 这些我们都经历过,心既疼过也碎过。

当然,我们也在关系里体验温暖、幸福,体验爱。

那些苦我们咬咬牙,扛起来,日子于是一天天过下去。可是有一天你成为了父母,我想问你:你愿意自己的孩子重复自己在关系中受过的所有伤害吗?

你可能立即会跳起来说,怎么可能。我的孩子以后会很优秀,以后会有人爱,以后会幸福快乐。

你在痴人说梦。如果你没有觉察,你最痛的东西几乎一定必然会留给孩子,你可以说他是复制,你也可以说他是轮回。

你此刻体验到的所有的关系,是有模式的,这个模式在你七岁之前,就已经基本设定完毕了。上帝给了你一个脚本,脚本上设定了你与爱人、你与朋友、你与自己的相处沟通模式。

你随后的人生不过就像是孙悟空逃不出五指山一样,在所有被设定好的框架里沾沾自喜地做着自己的主人。

顺便再把这个框架略加修改,给自己的孩子,把孩子也框进来。

你不甘于命运,你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你想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这些想法如此强烈,那么,你为什么不去破译困住自己的脚本里的密码?那是源程序,不改变源程序,软件怎么可能运行顺畅?

那个七岁之前就写好的脚本,心理学家称它为内在关系模式。简单来说,人生的头七年,你被对待的方式,变成了你去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你与父母的相处方式变成了你与其他人的相处方式。

人生头七年你和父母的关系,会沉淀为你与世界互动的基础基调。你如果被善意地对待,你对待这个世界也是善意的,你若被温柔地对待过,你对待这个世界也会温情脉脉。

你的脚本密码只有你自己能找到,只要你开始看到你的内在关系模式,只要你持续保持觉察,哪怕是只看到了一种模式,接下来你几乎什么都不需要做,你的性格就会开始变化,往圆润的方向,往你希望的方向,一路飞速的变过去。

你可以把那些教你人际关系技巧、提高情商的书都扔了!你不需要那些“术”,只要你开始了寻找“道”之路。

这个时候,你再来教育孩子,你才可以说,我想培养一个高情商宝宝。轮回将就此被你斩断。

怎么看到你的内在关系模式?这个问题可以写一本书。我可能在这篇文章里,提不出一个完整详尽的框架,我能做的是分享我自己的探索过程。

就我目前所察觉到的,我发现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形成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一是与妈妈的互动。二是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三是父母与其他人的相处方式。当然还有父母信念的影响。

妈妈非常爱我,但是每当我做事达不到她的标准时,她会不停的指责我,谴责我的错误,对我产生极大的愤怒。我没有得到无条件的接纳。

——于我而言,自信与自卑同时存在于我的身上(自卑和妈妈的指责有关,也因为我承接了父母重男轻女的潜意识信念)。因为低价值感,我在每一段关系里,都有讨好别人的冲动,有急切地希望得到认可的需要。对侵犯了我的利益的陌生人,我可能瞬间会爆发愤怒。总是不自觉的要证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爸爸与妈妈之间的相处模式里,妈妈在某些方面是严格的控制者,总体上,妈妈索取爱,爸爸是付出者。

—— 于我而言,控制与付出被我复制下来,成为我关系模式里最明显的特征,也是我所有痛苦的主要来源。任何失序都令人抓狂,任何请求我都难以拒绝。付出让我获得价值感,接受却不能坦然,总觉得自己不配得。

爸爸非常善良老实,与其他人相处时,常常被欺负。很小的时候,爸爸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就教育我:“不要相信任何人”。我相信这对他来说,就是生活的真相。

——于我而言,我善良的活着,却缺乏安全感,内在缺乏力量,在关系里难以投入。投入意味着可能会被伤害,成了我的潜意识信念。这甚至影响了我与事业的关系,我没有办法在一个专业上深入下去。我从数学专业,转到物流管理,再转到经济领域,再转到金融,自己都转晕了。似乎永远都有一个声音在对自己说:“不能把所有努力都放到这一件事情上,不能相信这个专业的前途。”

带着这些觉察与小棠相处,我希望自己能斩断轮回;我希望小棠在家庭关系里,能体验到价值感、存在感与归属感。

有时候,和小棠去买零食,他要A,我就忍不住要他买B,控制的模式一不小心就会溜出来,我察觉到后,就会立即调整自己;偶尔,自己被模式拖下去上不来,小棠会提醒我:“请你不要控制我”。我知道我想摆脱“控制”的内在关系模式信念很强烈,小棠感知到了。

摆脱旧模式,建立新模式,到底该怎么做?

请你先发一个改变的愿心,先给自己一个做自己命运主人的信念。只要这个信念够强烈,你很快就会在一些冲突和痛苦中,发现你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的线索。

看见就已经是改变的开始。

也请你多关注你的内在,注意你的感受。你与孩子的互动,就是一面最好的镜子,能照出很多东西。

再回到教育的主题,行文至此,我几乎已经不好意思提“教育”二字了。我们教不了孩子,教育是一场自我修行,这是真理!

心理学专家李雪甚至说:“培养一个天才孩子很容易,只要你不用自己僵化的、自以为是的头脑试图去教育他。然后,坐等着其他父母毁了他的竞争对手就可以”。

这篇文章是《为什么专家的育儿方法你总是学不会》的系列三。

下期文章为系列四:《感受可以打开智慧之门》

关注我的公众号幻彩念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略略有些无聊在家里折腾Xcode插件,参考锤神的《Xcode必备插件》文章,发现自己用的插件还是太少了,仅限于...
    芙箩娅阅读 3,599评论 1 1
  • 我来自何方 我有五千年的风雨沧桑 见证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 历经磨难逐渐完美蜕变 长成棱角分明英俊潇洒的不老少年 我...
    山里孩子爱大山阅读 2,662评论 43 62
  • 凌晨睡不着,写点东西吧。昨天看了SY剪辑的mirror city,镜像的效果还可以,就是剪辑感觉不够,需要换音乐做...
    阿光Jason阅读 1,48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