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耳》——人格裂变的N种可能
《左耳》是一部以校园、青春为主题的影片,由苏有朋执导,根据饶雪漫原创同名小说改编。饶雪漫的小说属于青春读物系列,深受青春期这一阶段人群的喜爱。
作为一个十四 岁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小说100多万字,连续七年获江苏《少年文艺》“好作品”奖的作家,饶雪漫的作品在网上人气也很旺。她的文笔独特,写有“青春爱情系列”“青春疗伤系列”“青春疼痛系列”等系列作品。
电影《左耳》曾红极一时,观众在影片中重拾了当年的青春和惶惑之感,那种危险又迷离的青春絮语,热血又压抑的青春悲歌都已经成为昨日的模样,但一批又一批的青春少年仍然在路上,《左耳》致敬过去的青春又迎接未来的青春。
虽然是一部关于青春期的抒情歌,《左耳》却有着可待挖掘的深刻主题,那就是这部看似浅显的作品其实辐射出人格裂变的N种可能。其中人物对于尊严的舍弃或者追求,在小说中达到了另一种高峰,爱是临界点,因为爱而变得自尊——尤他,因为爱也可以舍弃自尊——吧啦。爱,这种情感,控制着人物的行为的同时也令他们放纵和迷失,在爱的名义下前进的青春,时而彰显着青面獠牙的狰狞面目,时而制造出奋不顾身的悲歌离情。
同一系列青春校园系列不同的是,这部小说的人物前后发生了极大改变,其人格裂变为与以前完全不同的形象。很多青春小说或者校园小说人物都是直线式发展,从始至终只有一副始终如一的面孔,而饶雪漫的《左耳》打破了这种直线勾勒人物的青春叙事,从人物人格裂变的角度来丰富小说叙事内涵。原因在于他们都认识了一个女孩——黎吧啦,他者即地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或者说人的自我人格形成无不受他人的影响。无论此前建立了多么看似牢固的自我人格,在青春期这个阶段,它都有多重裂变的可能。
黎吧啦是所有人的终结点,他们遇到黎吧啦以后无一例外发生了诸多改变。李珥由一个被定义为乖女孩的少女尝试着变为坏女孩的滋味,这是青春,一个无法被禁锢的阶段。“好孩子”一词——一个被学校或者家长构造的监狱。在囚禁少年们的天性方面,家长和学校是同谋。被囚禁的渴望一旦冲破牢笼,将会出现一个全新的、人格趋于完整的自我形象。黎吧啦是这个从外面打破牢笼的人,她打破所有人的桎梏,诱惑他们完成蜕变。告诉他们青春原本该是怎样的(勇敢、不羁、追求)。天一中学作为一个学校,寓于社会道德的保护和家长的期望安全带,负责监管处于青春期的群体,而这个群体看似统一无差异化的外表下却涌动着一股生命无羁的力量,这股力量稚嫩、纯真却充满爆发力。他们在冲破和被束缚的边缘地带游弋着。黎吧啦的出现使他们勇敢打破囚禁姿态。解放,也是一种堕落的开始。
裂变的第一种结果就是张漾,由B到A,我们暂且认为这种转变是一种令人欣慰的结果。张漾性格叛逆而又倔强,内心因为母亲的离去而涌藏报复心理和对正常人的仇视感。原本计划利用富家女改变自己贫困无聊的人生。但是,他遇到了吧啦,一个和他同样遭遇,但却心理状态完全相反的少女。假如说,张漾是黑暗的洞里来得腥红鲜艳的花朵,那么黎吧啦则是光明里嚣张成长的刺猬,二人对于社会的理解完全不同。虽然因为父母的关系,黎吧啦缺失教养,早早脱离学校,可是她的内心依然阳光,依然善良,对爱情充满期待和追求的勇气,执着地等待着爱人出现,等待奋不顾身的时刻。虽然爱情在她的世界只是昙花一现,但她已经用尽余力。同样,张漾所理解的爱情,只是一种利用关系,利用富家女达到社会地位的提升,利用黎吧啦报复同母异父的兄弟。张漾的变化是从黎吧啦车祸后开始的,直到彻底失去了黎吧啦,他才意识到自己爱这个少女已经深入骨髓。黎吧啦的死亡使他感到愧疚,在愧疚和对失去的痛苦中,张漾开始发生了变化。从黑暗中走出来,向阳光而去,那里没有希望,但是有吧啦的影子,吧啦是阳光的化身,他可以光明正大的爱,可以光明正大的恨,不用再伪装什么,在黎吧啦的影响下,他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开始走出阴影,重塑人生。最深沉的爱不是生同眠、死同穴,而是你已不知不觉变为他的模样。不得不说,张漾后来的变化越来越靠近黎吧啦生前的样子。包括他彻底拒绝对富家女的依赖,包括他正视自己的内心,不再在爱情里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他变得如吧啦一样坦然。
裂变的第二种结果是许弋,许弋是典型的乖乖男。成绩好、阳光帅气、条件好,既得女生的好感,又内心孤傲。他的人生注定是直线的赢家,但是黎吧啦将他变为曲线行驶的堕落者。《左耳》中可以想象得到,假如没有黎吧啦这样的人,许弋的人生一定是步步高升的。可是,以爱的名义被欺骗利用之后,许弋变成了一个堕落者,赌博、酗酒、偷情,这不就是以前的黎吧啦吗?他终于变成了吧啦的样子,失去了自己——一个连自己都痛恨反感的许弋。许弋的改变其实正说明了青春期少年们极为脆弱的一面,越是被保护得越好的花朵,更加经不起风雨摧残。当他们堕落起来的时候,似乎不受空气阻力的高空坠落物。如果说张漾是与狼共舞,那么许弋就是遇见狼变成狼,他在面对残酷游戏时更加不堪一击。许弋变为一个同之前完全相反的少年,之前的自尊自爱、好贵、优秀才是李珥爱他的理由,因此他也离李珥越来越远,终于在一次偷情中被李珥发现,最终分手。
裂变的第三种结果——李珥。保持自我,向往你的样子。毫无疑问,李珥作为一个懂事乖巧的女孩子一直对黎吧啦的生活充满窥探的欲望,她想知道一个家长学校构造出来的“坏女孩”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她对黎吧啦的堕落生活充满好奇,同时她又受到诱惑,因为她们越危险,她就越想靠近,而这一切究其根本是因为爱。如果不是因为许弋喜欢黎吧啦,李珥很难去接近这样一个女孩。因为暗恋许弋,于是就去找黎吧啦,同她靠近,最后发现自己并不讨厌成为吧啦这样的人。吧啦吸引所有人的地方正在于她大胆、勇敢、自由、叛逆。在正规学校受教育的少年们,他们身上这些特点早已经被打上“坏”、“邪恶”、“误入歧途”的标签,为了寻找到集体的融入感,为了得到社会认同,也因为恐惧被打上这种标签以后被远离被歧视的孤独,少年们无一例外选择了归于那个学校和家长共谋制造出来的“好孩子”驱壳,他们必须隐藏或者压抑那多余出来的和别人有差异的地方,只是为了生存得更加顺利。这也映射着社会形成的一种状态,为了生存得更加顺利,人们必须将自己削成大多数人喜欢的模样。
李珥这个角色之所以深得人心在于,她并没有完全变成他人的样子,也没有彻底堕落,她依然坚持自我,同时向往着吧啦的模样,因为她爱着吧啦,也爱着自己。向往的东西最美丽,而青春期最美好的东西,也许不是得到和毁灭,而是注视和神往,正如对于许弋,曾经的李珥是那样的爱着这样的男孩,甘心为他挨酒瓶,甘心为他攒钱还钱,甘心替他承受痛苦……但终于有一天,她明白了这不是爱,这只是对早些年向往的延续而已。李珥的懵懂和成熟都是在保持自我的前提下进行,她并没有完全迷失。这就是《左耳》的主角光环。饶雪漫的一系列小说,主张少女们去勇敢爱,也主张他们不要放弃自我的内心。
人格裂变的N种可能,在饶雪漫看来,最理想的也许是李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