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读过鲁迅先生小说《孔乙己》的人,都知道孔乙己偷了丁举人的书,被吊起来打,在喝酒时被人嘲笑,而为自己辩护的一句话:“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大家几乎对此都心照不宣,付之一笑,殊不知,这窃书不算偷,其实是有来历的,并不是鲁迅先生信手拈来,毫无掌故。
据考证,这是鲁迅先生从《镜花缘》中借鉴,将“偷儿”“窃儿”之论,借孔乙己口说出,既诙谐幽默,又辛辣讽刺,成为经典,因而流传开来,成为大家耳熟能详,顺口而出的一句名言。
这个周末,有一位来自北欧芬兰的国际引导大师Pepe Nummi(江湖人称“派大爷”/DISC社群),在行动计划环节引入一个新式武器——“点子交换”,对“窃书不算偷”进行了正名!于是小伙伴们就真的玩嘿啦!!!我们3人成组,大有重玩早几年流行的“偷菜”游戏,公开从伙伴那里“窃取”点子。
[“点子交换”是什么鬼?]
通俗版:如果你有一个点子,我有一个点子,互相交换,我们就有很多点子。
正式版:“点子交换”是由芬兰的国际引导大师Pepe Nummi发明的一个引导工具,按照个人阶段-骄傲地“窃取“”-重复“窃取”-选择最好的想法-评估想法,通过这5个步骤,先个人丰富自己的想法,再通过3人小组的分享,从伙伴那里“窃取”好的点子,并延展原来的想法;接下来再次组建3人小组,讨论并对最好的想法达成共识;最后,张贴公布、成员评估、作出排序。
其中,骄傲地“窃取”,可多轮重复进行,视参加工作坊的人数规模和前几轮的互动状态。一般是3~4轮。
正因为这个主要的环节被命名为——骄傲地“窃取”,带着一份诙谐,带着一份俏皮,所以很容易让小伙伴们放松下来,融入到分享、聆听、捕捉、延展等智慧“窃取”活动中。同时,对于3人成组,引导者可设定规则,让伙伴们有更多的连接。比如,必须来自不同的小组,或者必须来自不同的单位或部门,每一轮必须找不同的人,等等。而3人小组,让交流更充分,也更专注。
连接、融入、专注,是引导领导力的赋能之道!!!——————派大爷的金句
以下是“国际引导师认证.深圳班”的引导现场“印记”。
[“点子交换”适用于哪些场景?]
“点子交换”,适用于单一的问题,比如如何做好团队建设。
通过个人思考-数轮“点子交换”-共识“金点子”-优先排序,达到对问题改进计划的深度理解和一致性。
可以运用到的场景有:问题剖析、愿景共创、创新创意征集、行动计划,等等。
[“点子交换”最快多久可以上手使用?]
“点子交换”一个工具,就可以营造出“最多连接、最大融入、最深专注”的场域。
小伙伴们一准会问:这么神奇的引导工具,使用起来难不难?最快要多久可以上手?
答案是:一次体验,立马可用。
作为引导师的初学者,我于2017年11月18~19日,受教Pepe Nummi大师。2017年11月20日下午-21日上午,恰好受邀参加公司内部某部门的一个行动学习工作坊。我是该行动学习项目的总顾问,所以与参加这次工作坊的伙伴们有全然的信任。今天上午的最后一项议题是:如何组织自己的首次行动学习工作坊?
因为按照本次工作坊组织者的安排,伙伴们返回岗位后,围绕会议的主题,要运用行动学习的催化引导技术,通过举办工作坊的方式,来推进行动方案的落地执行。
于是,我跃跃欲试,特地向工作坊的组织者提出申请:运用“点子交换”的引导工具,来一场探讨“如何组织工作坊”的工作坊。
真的,就是这么简单。
具体策略是:
1)用“能量线”,组织暖场,让大家从坐着到站起来;
2)用白板纸呈现“点子交换”的流程;
3)个人阶段,4分钟丰富自己的想法,并写下来;
4)“窃取”点子阶段,3人配对成组,不得来自同一个小组、要来自3个不同的单位或部门,第一轮安排5分钟;
5)第二轮重复“窃取”,要求跟上一轮不同的人成组,计时4分钟;
6)征求现场人员的意见,继续做了第三轮,计时4分钟;
7)选择最好的做法,再次组建新的3人组,分享并达成小组共识,安排8分钟,并增加了2分钟;
8)评估想法阶段,分组张贴想法,个人静默观摩学习,再安排归类和剔重;
9)采用“投资$10”的方法,2人成组,进行重要性排序。
下面是现场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