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卫生部的统计,癌症是第二位人口死亡的原因,第一位是心脑血管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2018》数据,2018年全球将有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该报告还预测:全球癌症病例将呈迅猛增长态势,到2035年将达到2400万人。相比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数据,中国癌症发病形势更为严峻。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2012年新发癌症病例数309万例,250万人死亡。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每分钟有5人死于癌症。到了2017年2月新发统计显示,2013年新发癌症病例数368万例,较上一年增长了19%!
癌症防治已经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重大医学难题。
癌症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每个人都是一个细胞的王国,不同类型的细胞履行着各自的职责。为了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细胞们严格遵循着分裂、衰老和自然凋亡的自然法则,不能无限地复制。这就是我们的身体,几十万亿个细胞们爱岗敬业,各司其职,一起“建设文明富强的和谐社会”。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就像每个社会总有“坏蛋”一样。人体这个细胞王国里,也会出现一些不听话的细胞。它们或许是因为自身DNA复制的时候出现了错误,或者是受了激素、紫外线、有害化学品、病毒等等的刺激而导致细胞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分裂变成癌细胞。
癌细胞≠癌症。
我们的身体每天至少将产生大约6000个癌细胞,散在于血液和器官组织中。与此同时,作为人体抗癌大军的免疫细胞也在奋勇追杀癌细胞,以保证我们身体的健康平衡。一旦免疫力由盛而衰,特别是奋战在一线的NK细胞战斗力逐渐下降,这个平衡就会被打破,体内癌细胞摆脱了免疫系统的狙杀(学术定义为“免疫逃逸”)就会迅速地繁殖、聚集,形成实体肿瘤。
肿瘤也≠癌症。
瘤体内分泌的一些细胞因子会吸引新生的毛细血管长入瘤体,使癌细胞获得丰富的营养,造成细胞分裂的速度呈几何级数疯长。同时癌细胞可以脱落入血向身体其他部位转移,造成对其他器官的占位和损害,形成恶性肿瘤,即癌症形成。癌细胞无限增殖和癌细胞转移,是癌症期名副其实的两大特征。
癌细胞不会直接杀死人命,只会慢性地消耗人体,只有在癌症晚期发生合并症如压迫重要器官,广泛转移破坏正常组织,造成器官功能衰竭时才会置人死地。
怎么预防癌细胞的生成
基因和环境,是决定是否会患癌症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基因是爸妈遗传的,没法改变。环境因素,则主要是指生活的大环境情况以及个人的日常习惯。
这些因素中,我们真正能够改善的,就是个人的日常习惯了。
一、改变不健康饮食习惯
很多生活中的常见习惯,都与癌症有关,有些甚至是自己一口一口「吃」出来的。例如癌症最爱的7 个字:烟、酒、咸、霉、烫、油、甜。
不止是肺癌,30% 的癌症都与吸烟相关。此时此刻,就是你开始戒烟的最佳时机。根据研究数据:每 18 个癌症里,就有 1 个是喝酒喝出来的。如果出于防癌或防病的角度,更有效更简单的方法永远是——滴酒不沾。
吃得咸,是非常明确的胃癌因素。口味重,真不是件好事。
黄曲霉毒素在2012 年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明确定位 1 类致癌(明确致癌)。节俭惯了的人,常会把食物发霉的部分去掉,接着吃剩下的部分,但这样做对健康很不利。即使是加热,黄曲霉素也要到 280℃ 以上才会分解,一般的烹调温度,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
2018 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饮用「 65 度以上的热饮」定为 2A 致癌物,是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高的物质。一些淀粉食物在高温油炸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致癌物,比如丙烯酰胺。但国际癌症机构也明确将油炸和丙烯酰胺都被定义为 2A 类致癌因素(可能致癌)。
科学研究证实:摄入过多的游离糖会增加蛀牙、糖尿病、肥胖、甚至心脏病和多种癌症的风险。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要超过50 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特别是要少喝含糖饮料。
二、改变不良行为
长期熬夜是肿瘤高发的一个诱因。因为熬夜会导致内分泌激素水平的紊乱,使得细胞代谢异常,影响人体细胞正常分裂,导致细胞突变,提高患癌风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早已认定,夜班是强烈的致癌因素,与朝九晚五的人群相比,夜班族晚期肿瘤风险增加24%,早期肿瘤风险增加49%。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现,与运动最少的一成人相比,运动最多的一成人平均患癌几率降低7%。运动最多的人平均每天快走超过1小时,他们患食道癌的几率少42%,肝癌几率少27%,肾癌几率少23%。
所以,别再熬夜啦!晚上11点前睡,保证7个小时的睡眠,让熬出来的癌症离你远一点。再忙不能忘了运动,再懒也别懒得运动。
此外,你是什么样的性格,也会影响到肿瘤发病。豁达的心胸、愉悦的心情是癌细胞的“天敌”。保持好的心情,少生气。
总之,一句话,不要让坏习惯「养」出了癌细胞。
生活健康也有患癌风险
你会成为这个不幸的癌症群体中的一员吗?
许多人本来遵循着近乎完美的生活方式,他们不抽烟,不酗酒,没有不涂防晒霜就见太阳。他们吃健康的食物,还经常锻炼身体,可是癌症还是发生了!为什么?
2017年3月出版的世界一流的《科学 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给出了答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从全球涵盖48亿人的69个国家收集海量数据,对各种癌症类型的发病率和相关性进行全面的研究。
结果表明,29%的癌症相关突变归因于环境因素,5%来自遗传因素,66%则是源于DNA复制随机错误。就是说,您也可能和那些运气不好的“倒霉蛋”一样,随时会成为DNA复制随机错误引发癌变的受害者。
其实每个人一生中得不得癌是有概率的。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最新发布的《2014年研究解析中国肿瘤流行病谱》显示,如果按照平均寿命74岁计算,人一生中患癌概率大约是22%。
那么,如何得知自己的患癌风险有多大呢?
癌症预警筛查必不可少
首先,常规体检并不能作为癌症预警。
为什么我年年体检正常,一旦发现得了癌症就已是晚期?那么,现行的体检错在哪儿?错就错在,现行的“健康体检”其实是在照搬医院诊断疾病的方法在“找病”,用的都是“已病”的指标进行判断,不能预警即将形成的潜在疾病。
肿瘤标志物检查也不能用于癌症预警。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TM)是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标志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多胺、癌基因产物等。只有当肿瘤长到相当地大,癌细胞增殖到数百万以上,肿瘤细胞分泌到血液中的这些物质才能达到被检测出的程度。
至于核磁、CT,只有肿瘤长到相当大的时候才会有阳性发现的可能。换句话说,影像学能从身体器官组织中分辨出的肿瘤一定已经是长到中晚期的癌症了。
只有癌症风险因子检测才能用于预警。
癌症风险因子是细胞致癌基因在突变过程中复制、转录、翻译、表达各个阶段形成的细胞发生癌变的分子信号,包括微小RNA(microRNA)、信号蛋白和酶(Signaling protein & Enzyme)、生长因子受体(Growth factor receptor)和细胞因子(Cytokines)。这些生物信号从细胞一开始分裂癌变的那一刻起就能被检测到,并且随着癌变细胞的增多而越来越强。通过实时定量PCR,免疫化学发光、纳米微粒等分子诊断技术,能够定量地捕捉和侦测到这些细胞癌变的分子生物学信号。
癌症风险因子不是肿瘤标志物,不是疾病诊断,而是癌症生成之前的预警指标。目前,焦守恕教授团队已经可以实现13种高发癌症的预警检测,(包括: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鼻咽癌,以及女性的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男性的膀胱癌、前列腺癌、睾丸癌)为健康人的患癌风险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估。
如果检测发现轻度或中度风险,说明体内癌细胞数量已经出现异常,此阶段尚可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或免疫治疗降低风险。如果是重度风险,则应该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肿瘤专科检查,以便及时早期发现并确诊癌症。早期癌症可以通过切除根治,其长期生存率达90%以上。
生活确实无时无刻有小概率事件发生。总有运气特别好的,和运气特别差的。我们唯有做好自身,保持良好的习惯,做好疾病预警,健康才会“偏爱”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