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说了非常多学习的心态,思维和方法.然而学习本身不是目的,能够将学到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才是终极目标.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想王阳明先生无非也就是靠”知行合一”四个字成为了明代第一大牛,从祀孔庙享受后人供奉.从这里也可以从侧面看到知易行难,如何学是一回事,学了能不能应用又是另一回事.
今天我们就说说临界知识的应用这个环节.解决应用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刻意练习.
我们已经知道所谓刻意练习绝非单纯的花时间傻傻的练习,而是有其客观规律.这里的规律就是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短时间内想到各种不同场景来练习?如何在不同场景中联系到临界知识?还要在不同的时间练习?
对于练习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去练习,而这恰恰是我们非常欠缺的,因为这样的练习从短期来看是非常不效率的.让我们做个小实验,请你在自己工作或者学习的环境中找一样叫做”模板”的东西,看看能找到多少种?我敢打赌,越是体系成熟的大公司,各类模板就越是多;反倒是创业期的小公司,很难找到很多模板.
是不是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在大公司工作好像不如在小公司能够学到东西”?很好,你开始有模糊的觉知了.为什么这么说?在大公司,已经有无数的前人铺好了路,流程模板都非常完善,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操作层面上,并不需要思考其本质和逻辑;相反,在创业公司什么都得从头开始,做任何事情都得从头开始,考虑其底层逻辑,自然思考的深度就不一样了.所以会让我们觉得”在大公司工作好像不如在小公司能够学到东西?”
那么在大型企业工作的该怎么办呢?还是那句话,抓住问题的本质.大企业的尽管大部分工作都是在操作层面,很少需要思考问题的本质.然而,我们同时也要看到,相比创业公司,大企业有着更多知识的积累,我们不正是发愁如何在短时间内想到各种不同场景来练习么?这些知识的积累,难道不是给我们思考练习的最好案例么?这不就是我们要的不同的场景么?这可是一笔价值不可估量的宝贵资源,就看你会不用了.
然而很不幸的是我们几乎无法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应用这样的思维.很显然,按照既有的套路和模板去做事才是效率最高的.这就是为什么刻意练习非常重要了.这里的刻意,就是要求我们刻意的按照追求事务本质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练习,而只是拿着一堆模板进行机械的重复.
这样的思维方式在短期内很可能看不到效果,但就和复利曲线一样在有了一定的时间的积累之后会展现出惊人的效果.还是那句话,当我们做好一切准备,与时间成为最好的朋友的时候,一切都会顺理成章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