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历史只有一瞬间——【又见敦煌】话剧

敦煌,是一座跨越千年的城市,那么,它的历史从何说起呢?

不妨,我们先从一个个名字说起,他们叫张骞,王道士和常书鸿。


张骞——愿你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他曾是少年,十七岁的他受汉武帝之托出使西域。

出关时,他面前是嘉峪关外漫漫的黄沙,蔚蓝色天空,以及洁白的明月。

他明白自己身上的使命,找到一条从西域到达最西边的康庄大道。

只可惜,他不幸被匈奴所擒获,却被首领所赏识,好汉子一身是胆。

为了留住他的心,首领单于派美女作为他的妻子,被任命他为高官。

可是人们常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尽管他身处异域,他心中仍有使命。

十年了,他终于有机会逃出匈奴的领地,来到了大月氏。

一年后,他返回大汉的路上,又被匈奴所擒获。

趁匈奴大乱,四十岁的他终于到达了敦煌。

他站在嘉峪关门前,他大声向路人呵道:

这里可曾是敦煌?这里可曾是敦煌?这里可曾是敦煌?

路人不解问道:这是大汉领地敦煌,你为何问三遍?

他喜极而泣说:我知道,我知道,我就想再听几遍……

他曾经是少年,归来仍是少年,就算皱纹爬上脸庞,却有一颗不老的心。


王道士——你尽管努力,剩下的交给天意

千年的真经本应该静静地躺在莫高窟的藏经洞里。

没想到被王道士不经意地敲穿,发现惊天的秘密。

他守了一辈子的莫高窟,却将敦煌文物卖给了英国人。

整整六千六百卷真经,他却只要了两百两的银子。

他可恨吗?或者,他可怜吗?

是他发现了千年的藏经阁,是他上报给清朝政府,是他的报文没有收到朝廷的重视。

历史给敦煌开了一个莫大讽刺的玩笑。

他确实卖掉了一部分的国家文物,但他将所得的财务都用在了莫高窟的修缮维护上。

当地人觉得他一定得到了巨款,要求共同分割 。

可是清贫虔诚如他,根本拿不出钱,暮年时备受当地人打击排挤。

莫高窟本来就是倾众生之力营建,王道士已经尽力做到做好。

但是他却承受了太多的污名,生前是,身后更是。

如果上天有灵,飞天女仙会摸着他的头,原谅了他。


常书鸿——一见敦煌误终身,二十余年心未变

他曾是艺术之都巴黎的未来之星,在国际画坛声名鹊起。

1935年,他在法国莱茵河畔的报刊亭里,看到了敦煌莫高窟的报道。

就是惊鸿一瞥,他被穿越千年的敦煌文化所着迷,下定决心回国保护敦煌文化。

再后来,他携法国生活的妻女一起回到了抗战爆发的祖国。

1942年,他如愿以偿成为敦煌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

尽管这番苦行僧的生活让妻女受苦,他却依然痴迷于研究敦煌的文化。

1994年,他与世长辞,坟墓埋在莫高窟的对面,与他的所爱隔空相望。



有位年轻的学者与诗人王维对话。

一年,有多长?不过一瞬间。

一生,有多长,不过一瞬间。

一千年,有多长?

诗人答到:"不过一瞬间。春一去,冬一来,一千年就过去了。

一千年,也不过一瞬间。

拨开尘沙,又见敦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