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广东生活过很多年的人,我在美国体会到的最明显的文化冲击之一,是亲眼看见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出没,但居然没有人想到过要把它们抓来吃。
例如在我家窗户正对着的树上经常能看到红衣主教鸟,我第一次看见它们的时候,就想起东莞不少食客明知禾花雀是保护动物仍照吃不误。又例如小区附近的湖泊里有很多野鹅,有一次我很好奇地问美国朋友会不会有人把它们抓回家里吃掉,他的脸上露出非常难以置信的表情;还有,我去某教授家吃饭,从餐桌一抬头,看到他家的后院有一只鹿安详地走过——那一瞬间,我的第一反应是想起《红楼梦》中关于啖鹿肉的细节,然后觉得这头鹿不用担心被人吃掉真是幸福。
是对出于食用目的而屠宰的动物,美国也有严格的法律。例如早在1958年就颁布过联邦人道屠宰法,其目的是保证动物在被屠宰前失去意识,这样被屠宰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到痛苦。
在美国,绝大部分的鸡肉都来自工业化养鸡场,肉质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有一天我突然很想吃一只最接近走地鸡标准的鸡,于是便去了著名的有机超市Whole Foods。我其实就想买一只不是从工业化养鸡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整只的、个头不大的、没冷冻过的鸡……然后,我突然意识到如果用Whole Foods的员工能立刻听懂的语言,我应该告诉他们:“我想买一只动物福利等级至少是4以上的鸡。”
在超市里标注“动物福利等级”,听上去是个很新鲜的概念。用能让中国老百姓容易理解的说法来解释,不同级别的要求大致如下:第1级的标准是不许笼养或箱养,必须让动物们能伸胳膊伸腿;第2级是饲养环境要能让动物保持其自然属性,比如不能妨碍猪的活动、鸡的踱步等;第3级是平时可以被关在建筑物里,但必须有一定时间到野外空间里放牧;第4级是只能在户外集中牧养;第5级是把畜禽的健康标准放在第一位,绝不能对其有任何强迫行为,对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的考虑只能处于次要位置;第5+等级则强调动物的整个生命过程必须在同一个高级农场内完成。
有人辩称,对于动物权益这个问题不能用简单的对错一概而论,因为其中蕴含了不同国家的文化中对待动物的不同观念。亦有人认为在屠宰动物这件事情上体现了美国人的虚伪,例如联邦人道屠宰法本身就漏洞多多。
无论如何,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是人道屠宰法还是动物福利等级都强调了同一个逻辑——动物跟人一样,也有情感,有自身需求,它们也会恐惧,会疼痛。如果能认同这一点,即便掠夺皮毛或肉骨的行为难以避免,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它们的苦痛也算是略施慈悲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