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最火的词我想就是网红了吧。
各行各业都有其代表性人物,游戏、电商、图书、体育等等,再加上个大媒体的报道,给我们造成了一种错觉:当网红好容易啊!甚至这个网红都可以不用是人!
网红是这两年才有的吗?当然不是了。只是这两些年微信、微商、直播发展迅猛,将网红大众化,而不是只局限在某几个平台上了。
印象中最早的网红是芙蓉姐姐,04和05年凭借其各种雷人的造型,在水木清华论坛上一战成名,到现在保持着一定的活跃度,可谓网红的鼻祖。到后来的凤姐,在微博上的言论语不惊人死不休,以及与这些言论与其相貌的反差,不断刺激着网民的神经。
早期的网络红人经常与“雷人”、“秀下限”等产生联系,这也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人们的心理状态是:我靠!这个人比我丑比我胖,但是比我豁得出去啊。出于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抱着看看你有多二逼的心态进行传播。
再到微商,我记得前年到去年有段时间微商大热,朋友圈卖面膜已经成了神话和各大网络营销培训的经典案例。这个时候网红不再是搞怪扮丑,而是正儿八经的做起了生意,他们有的是从意见领袖(通常是美妆)转型、有的是朋友圈互推,还有的干脆是卖萌博眼球,但是他们都有着相同的容颜,“网红脸”一时兴起,我猜也带动了整形行业吧,哈哈。
直到从去年开始直播和短视频的火爆,带动了一批人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网红事业中,最博人眼球的就是今年罗振宇1200万投资了papi酱,并举办了有史以来最特殊的网红招商会,2200万的贴片广告价格仿佛在说:网红简直就是印钞机。
现在网红主要有几种:
1、自产内容。
包括papi酱、夏一可、毒舌电影、万合天宜等等。自产内容必不可少要面临的就是产能乏力和用户疲劳,这么看紧靠一个主题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比如夏一可,只要暴雪持续出游戏持续更新版本,她就能持续输出内容;毒sir也一样,紧靠电影这个大话题,可以写的实在是太多了。反倒是papi酱这类完全原创的内容创作者,每天要死多少脑细胞。君不见,万合天宜的万万没想到在第一季反响那么强烈,也面临了后续内容创新乏力的问题。
2、游戏内容。
很有话题性的一类网红,曾经游戏在中国被当成洪水猛兽,现在有的人却能够靠直播打游戏挣钱,甚至挣大钱,简直就是给了屌丝逆袭的最佳剧本,再加上王思聪炒热了电竞圈,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大有人在。目前这些网红主播主要集中在LOL、炉石传说等几个时下流行的游戏中,直播间人数动辄50万+是家长便饭(虽然肯定有水分,但是火爆是肯定的)。主播需要会带节奏,与水友互动。主要通过礼品、自营店铺、广告、游戏解说挣钱。游戏类主播也是现在的身价也是被炒的很高,没办法,年轻人就是爱看。尤其是打得好、会讲段子、节目效果爆炸的深受欢迎。
3、新奇特内容。
这类内容在户外区尤其明显。什么夜间灵异的、鬼屋探险的、卖烤串的、直播上班、路边搭讪的等等。这类内容相当博眼球,但是很难产生实际的收入,似乎礼物是唯一的选择。人红没挣到钱比较尴尬。
4、靠脸。
这就很简单了,大眼睛、锥子脸说的就是你们。卖萌发嗲,偶尔发一次福利,广大宅男直呼:营养快线不够喝了。随着现在整治和监管越来越严格,很多以前作风豪放的主播现在也收敛了很多。性是刚需,郭德纲说过:人不要跟人性做斗争。这类主播非常容易红,但也容易跑偏。比如前段时间的郭mini。图我就不贴了,怕大家把持不住,哈哈。
网红玩儿的是粉丝经济,自带巨大流量的网红对任何人来说都一座金矿。而且现在做企业越来越流行将创始人或者CEO包装成网红,王思聪就不说了,像雷军、董明珠、陈欧、刘强东都是自带网红光环的人物。平台需要流量、网红需要知名度和钱、用户需要通过网红满足自身的需求,是一个多赢的局面。有人说:现在中国的网红就是20年前日本的AV女优。这个比喻合不合适先不说,至少说明网红还能火爆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