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啃右啃,上啃下啃,终于把这本书啃完了。
真是最近最难啃的一本书,没有之一。
我得说,这是一本很diao的书,味道不大好,但是有营养。虽然有营养,但是不好吸收。虽然有人号称吸收了,但我总是觉得哪里不对。。。(要不要这么事儿妈)
看完之后,真的不想再看第二遍了。好枯燥,好费劲,好。。。BUT,好不容易才啃完的骨头,不消化消化就又吐掉了,姐舍不得啊!
于是硬着头皮,抖擞起羽毛(嗯?),来写个读后感。
因为书中的思维方式,其实是颠覆了作为一个自然人的惯性思维方式,以及以前我们在课堂学习中被养成的思考习惯,阐述起来比较困难,俺打算分成几篇来写,各位看官稍安勿躁。
如果你们也看过这本书,并且应用得很好,那真是求之不得,欢迎赶紧来骚扰,一起聊聊~(媚眼)
咳咳。闲话少说。开讲。
《金字塔原理》的作者是巴巴拉 明托。1961年哈佛商学院录取的第一批女学员之一,1963年被麦肯锡聘请为该公司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性咨询顾问。牛X!
她在写作方面的长处很快使她出类拔萃,她创建了思考和写作的金字塔原则,这是一项层次性、结构化的思考技术,落实到纸上,就是一个高度结构化的写作过程。
全书倡导的思考和写作原则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先摆出结论,然后各项支持论点从上到下罗次排列,状如金字塔。
大部分人思考问题的自然方式是:问题 > 原因 > 解决方案;
用金字塔原理重新组织后的是:解决方案 > 问题 > 原因。
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老板跟你说,最近我们公众号的粉丝怎么少了好多,去查查。自然的思路是不是就开始去看,为什么会少,在哪里少了,哪天少了。。
但其实,老板的真正问题是,怎么持续增加粉丝量。所以更应该去看的是,怎么增加,在哪里增加,搞什么活动增加。。
调查完了之后把整个调查结果用一页来说明,原则是SCQA(如下),并且这一页要放在整个陈述的开头。
Situation背景:我们是运营xxx的公众号,已运营xxx年,现有粉丝xxx人。。etc
Complication冲突:最近2个月,粉丝忽然降到xxx人,并且有持续减少的趋势。
Question问题:如何增加粉丝并保持稳定数量?
Answers方案: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这是陈述的开头,然后从下一页开始,才展开阐述各个方案;在每个方案的下面,放上各个支持论点。
是不是感觉,跟惯常的陈述方式正好掉了个个儿?
嗯,最近正好在写报告,用起来试试。
小伙伴们,明天见~
|图片来源:网络|
|扑 你 一 脸 正 能 量|
时时伴你左右,一起连滚带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