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快一个月啦

时间真的过得非常快,我在新公司已经工作了三个礼拜了。

总体来说还是很开心的。

因为我接触的东西比较新奇,相对以前的实习来说,范围拓展地很宽,部门的同事也比较愿意带带我。

和其他MT相比,我撰写能力也比较出众,很快上手了一些业务,跟着省广跳槽过来的文案策划叔叔,做他助手。

我命名了东莞市区内的一座写字楼大厦,还完成了英文音译及寓意撰写。在律师和同事的指导下,规避了很多法律风险。

哪怕过十年,在地图上也能搜到那座大厦的名字啦。

另外,我也负责策划一场商业活动,在市中心的区域过几个月将会举办一场巨大的活动,我负责其中五分之一区域的规划。

人生中第一次策划商业活动,还得考虑人与科技的一些互动,还有品牌商的合作。考虑的因素非常非常多。

我有点期待这个巨大的活动落地。

========================================

我参加了很多会议,我坐在角落,看着大家汇报以及交流。也意识到很多问题。

相比于乙方的工作内容,甲方需要考虑的更多是商业模式与方向,如何盈利是首要问题。

在之前的公关公司却没有这方面的太多考量,乖乖拿钱,再办事就可以了。

而记者似乎也是和公关公司一条船上的蚂蚱,他们都没站在前沿探寻,他们是被动也是低风险人群。

我似乎要感谢实习的那段岁月呢。

在仔细查看公司旗下品牌手册的时候,我又意识到,用文案策划思维去做产品是糟糕的,是在建造乌托邦罢了。因为在发现了很多虚无缥缈的,不准确的词语,对产品的商业模式和服务对象的描写也是不精准。

用商科思维去做产品,也是很鲁莽的,内容空泛的。没有内容,没有打动消费者的点,也是徒劳的。

单一思维的产品经理创造出的产品也是没未来的,它活不了多久的。

我其实不太看好我司的产品经理,他的两个助手都是留学回来的硕士生,背景都是商科。

这个品牌营销部门,需要多元的人才。

何况我们是在做科技产品。就像乔布斯之前说的,科技产品不像百事可乐一样,隔几年换个包装就再上市然后打广告进入销售阶段。营销和产品研发,两者都得平衡。

=============================================

我司研发技术一般,而且比较糟糕的是自媒体建立才刚开始,无专业传媒人才。内容创作为0。每年的广告盈利增长速度慢,意味着内容创作没活力。

在有限的数量恒定的平台,如何创造更多财富,这是中层要考虑的问题了。

我这里小罗罗似乎要努力了。不知道能不能等到我司飞黄腾达的一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