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论
序:一场雨,夜里落,心境开阔。
今天见到了一个喝的不行的男生,在厕所吐得不行,看到他痛苦的样子,我也有很多感想。
有的时候,我们或是因为高兴而喝的伶仃大醉,不省人事,亦或是因为伤心难过而一顿痛喝。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一些烦心事,一些不顺利,我们想喝个大醉。虽然古人说:一醉解千愁。但我更相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究竟哪一个是对?哪个是错。我不敢轻易下定论,毕竟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利波特,他们骑得扫帚不一样,有上过魔法学校的,还有没有上过的。我只是发表一下个人的一隅之见。
从最基本的层面上来说,我们应该清楚我们的身体是自己的。且不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只是说你自己的身体状况,你难道不清楚吗?我并不反对喝酒,关键是喝酒要量力而行,不可胡来。
只要你不是一个木虎蛋儿,最起码清楚自己啥时候不能再喝了。不能再喝的时候就不要再喝了。我也很不理解现在的那种酒过三巡强力劝酒的行为,明明对方已经喝得很多了,干嘛还要劝酒?感情深的话,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对方的身体状况,而不是对方能不能接你敬的酒。
一个男士应该会喝酒,但不应该是个酒晕子,不能一杯下肚,便不知东西南北,然后迷迷糊糊一顿大喝。论酒者,首谈酒品。晋有陶潜: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酒后不出丑,方为真丈夫。
我也是一个嗜酒之人,却没有到达如命的地步。有酒辄饮,无酒不馋。但我却越来越喝得次数少了。因为,很多场合的酒都是你身不由己喝的,不能喝的时候还有人敬你,推辞的话实在是不敬,只能是勉强干了这杯,谁曾想,喝了这杯,还有三杯……如此反复,直到喝得不省人事为止。 所以我越来越不愿参加这种聚会。
一般来说,大聚为公,小聚为私。但无论哪种聚会,你都要清楚自己那点酒量,量力而行,切不可勉力而行,否则只是让你自己难受。(毕竟我也是有过这样经验的人)在高兴或者不高兴的时候,不仅仅是喝酒可以排泄一下情绪,也可以约上几位好友,出去散散心,喝喝茶,聊聊天,运动运动。这些都是不错的方式,比那种让自己喝的伶仃大醉,吐得胆汁儿都要吐出来的难受劲儿更好一些吧。
我们很多时候是在被情绪左右着,而不是我们控制着情绪。其实,我们是应该控制情绪的,但是很多人都不会控制情绪或者觉得控制情绪很难。要问我该如何控制情绪,我只能说:恕我孤陋寡闻。我也不太清楚。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意思是说,当我们碰到知音的时候,喝一千杯都觉得少。这并不是说:碰到知己就要狂饮千杯,而是说:当我们碰到知己的时候,就会觉得相见恨晚,特别珍惜与知己在一起的机会。
到现今社会,很少再见到以“诗词歌赋”来论友的场面了。很多的,都是被饭桌取代了,唠起家常,杯酒下肚,畅所欲言。总觉得,如今的酒和古人喝的比起来。变味了。
当然,当代人喝的酒更“清”。李白说: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古人那个时代,清酒就是上等的好酒了。我们今天喝的酒,应该是比较“高大上”的酒了。为什么还是觉得不如前人的“酒”呢?
我想了好久,好像明白了。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或许是解释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今时之酒,“涩”而无味,绝对不是酒质不好,而是喝酒的情趣不一样。
作古文二段,述心中所论:
古人,饮酒论道,借酒起兴,诗词歌赋,纵古论今,以舒心中之志。今人,家长里短,鸡毛蒜皮,颇多应酬,饮酒无道,直至伶仃大醉,全不顾酒后失态,可谓“羞矣”。酒品之不复,酒德之不存,吾人之悲。
饮者量力,敬者量礼,饮、。周有《酒诰》,作酒令;明有“有所禁而不淫”,饮辄顺、适。古论:酒,非饮食事,乃文化也。余观夫,今饮酒者,无所限量,酒后多失态,此乃古之导耶?故,君子或不就饮,饮则有品守德。
因此,我现在很少喝酒。我也常常喜欢一个人在宿舍里,置一壶小酒,哪日酒瘾突发,起酒,倒而倾腹,爽快至极。亦或是,趁着酒兴,赋得诗词歌赋数句,待兴致将尽,则就寝而息,从不造作。
2016.11.03 17:57
原创文章,禁止非法引用,版权所有,翻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