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洋节

  对洋节其实无感,毕竟我没受过多少西方文化的侵袭。

  今天是西方的圣诞节,记不清圣诞节什么时候在中国落了地生了根,也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这些洋节在中国相对偏远的县村镇也是备受瞩目。当然这肯定离不开商家的不遗余力的大肆宣传,更离不开年轻人的热心追捧和求新求异,有唱有和,有求有应,双方共同努力,才会让节日氛围水涨船高。其中节日氛围最浓厚的要算校园和超市了!

    24号的平安夜,学生们互送平安果,互送橙子,互送祝福,很是热闹。商家瞅准机会,包装一个简易的小盒子,放一个或好或一般的苹果,就可以卖两块钱。买的人很多,取平安吉祥称心如意等美好之意,也无可厚非,都是图个快乐图个开心。

  在老学校时,圣诞节并不怎么热火,也没什么印象。从搬到新学校后,每年的圣诞节,不知为何加了着重。尤其是刚搬到新校区的第一个圣诞节,那是2013年,学生们纷纷给老师送平安果,老师的办公桌上三三两两的带着包装盒或包装纸的小礼物看上去很暖人心。其中,班主任收获的是最多的,当然,那是沉甸甸的爱和幸福。

  那一年,我的心情在地狱里,然而也因为收到一个大大的红苹果而暂时的忘了锥心刺骨的伤悲,就像阴霾的天空里太阳偶尔露了一下影儿,就像差点儿被窒息的空气里透了一个孔,让我可以那么稍微的清亮一下,喘息一下。后来当了班主任,每年的圣诞节也会收到孩子们的祝福,那些祝福再怎么形式,再怎么简单,也是感人的成分多些,盒子里的纸条总是能打动善感的心。我的伤悲也在逐年结疤逐年痊愈,直到2018。

  从今年开始(很奇怪今年又换了校区),国家严禁再过洋节,国家有国家的层面,我也理解,也接受。一声令下,校园从此安静了,超市也从此消停了,市场大概也会萧条了。那些洋节不知是否会真的退出中国舞台。但作为一种文化,也大可不必视它为洪水猛兽吧。自己如果够优秀又何妨它会侵入?自己如果不优秀,又何妨汲取营养?

    其他无感,我只是喜欢那首铃儿响叮当的圣诞歌,喜欢那个戴着红帽子的和蔼的圣诞老人踩着雪橇,奔走在白雪皑皑的夜路️上,把礼物送给万千睡眠中的宝宝们!无他!

    愿宝宝们快乐!平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