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石器文化概览③

历史进程至大约公元前4000年,仰韶文化依然保持强盛,在东北内蒙赤峰地区的红山脚下出现了红山文化,这是一种游牧、农耕并存的文化,体现了西辽河流域的特色。红山文化的玉器在中国玉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中出土的C型龙造型独特,赤峰市也因此被誉为“中华玉龙之乡”。红山文化的创造者在分子人类学上多呈现N系,并且和仰韶文化有一定的联系。

在黄河下游的山东半岛,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出现大汶口文化,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这是东夷部族创造的一种农耕文化,从距今约6500年至4500年,延续2000年左右。在大汶口的陶器上发现了一些文字刻文,比较典型的是一个山上有太阳、云朵的符号,这个符号可能是东夷部落的图腾符号,有人解释为“昊”,东夷部族曾经出现太昊、少昊等首领。其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也个习俯身葬、屈肢葬和二次葬的,还发现折头葬、折肢葬,夫妻合葬。山东长岛北庄遗址古遗骨DNA分别D、R和HV等。

以上遗址的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墓葬都出现了等级分化。此时,在西北甘肃临洮马家窑村出现了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和凉州谷水游域一带,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历经1000多年,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是齐家文化的源头之一,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50年。该文化应该是古羌人创造的,可能和戎狄有一定的关系,是中国最早出现铜器的文化,标志着中国逐渐从新石器文化进入铜石并用时代。马家窑文化古人的代表基因类型为O2a。

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仰韶文化消失了。原因可能是马家窑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兴起产生的东西夹击。《史记》说:“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庙底沟文化可能是炎帝部族创造,主体为O2类型;大汶口则是蚩尤这个支系。另外,南方的屈家岭文化已经向北推进到了南阳盆地,这是三苗部族北上的证据,主体基因类型大致为O1b。在东南,良渚文化异军突起,建设了大规模的城市,是中国文明开端的重要表现,其主体人群也是O系。而在东北,红山文化衰落,被小河沿文化和雪山文化取代,其中N以外,出现了O3、O1和C3等类型。小河沿文化以赤峰市敖汉旗小河沿乡白斯朗营子南台地遗址命名,晚于红山文化早于夏家店文化,与红山文化有联系又有区别。雪山文化遗址位于北京昌平雪山村,分为三期,早期与仰韶文化、红山文化有相似处,中期属龙山文化,晚期近似于夏家店下层文化与中原地区的商文化遗址,时间跨度从距今约8000年到6000年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