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有5000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文化的传承甚至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下至如今。
5000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很多自己特有的民俗节日。
在农历不显,通用公历的当下,你知道古中国的这一些民俗吗?
这一些民俗就犹如灿烂的文化珍珠点缀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之河中,奠基了我们整个民族的血液传承。
一、中和节
什么是中和?
中和是春将过半,离春分不远,是春色和美的好时节。
中和节主要有两个习俗:第一个习俗是正月最后一天送穷神,第二个习俗是农历二月二日迎富。
在古代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都是晦日,但是正月的晦日最被人看重。在这一天,朋友之间相互请客,一起出去游玩,表示庆贺。
在这一天,还要送穷神。
为什么会有送穷神这一说法呢?
原来啊,古之相传,穷鬼穿破衣,喝稀粥,在农历正月最后一天,也就是正月晦日那一天会死去。人们要在这一天欢送穷神,使贫穷再也不要到来。那么在这一天就要熬粥,扔破衣,在巷口祈祷。
送了穷神之后,就是要迎富,在农历的2月2日举行。
在这一天我们要到野外去采蓬叶,在门前祈祷。
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这是一句民间的谚语,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是有龙的,天上主管云雨的就是龙,在农历的2月2日是龙抬头的日子,此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表示这一年有好收成。
在这一天所有的吃食都要加上龙字,比如说大饼叫做龙鳞,饭叫做龙子,面叫做龙须,水饺叫做龙牙。也是一种很有趣的庆祝方式!
三、文昌会
农历的上半年节日很多,尤其是在正月和二月。二月二的龙抬头之后,就是二月初三的文昌会。
古之相传,农历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的诞日,文昌帝君也就是文曲星,如果拜祭他,能够在考试时一举夺魁。
四川梓潼县七曲山旁的文昌宫,就是文曲星的祖庙。
文昌宫是原来晋朝张亚子的祀庙。
有一个传说是这样子的:张亚子是个非常孝顺的,他居住在梓潼的七曲山。在晋朝的时候做官,不幸战死了。他死了之后,当地的老百姓就为他立了这座庙,并认他为梓潼的地方神。唐宋时他被封为英灵王,在元代时又被加号为文昌帝君。后来他慢慢的就成为了文曲星。
在二月初三这一天,各地的文昌宫都要一连三日表演戏曲、歌舞,民间就称之为“文昌会”。
四、蟠桃会
相信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王母娘娘的蟠桃会。王母娘娘在民间叫做王母娘娘,她本来的名字叫西王母,因为西王母有不死药,因此她代表了长寿。
传说中西王母的寿诞在农历的三月初三,所以古人要在这一天举行蟠桃会,有祝寿之意。后来渐渐的,寿诞上送寿桃也成为了一个特有的祝寿习俗。
五、春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王稼的这一首《社日》就很完整地写出了春色这一天大家的活动。
在古代祈求风调雨顺、丰收富足是一件非常严肃和庄重的事。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要祭祀社神。这是以村为单位举行的活动,一般上在春天进行。
在这一天,人们载歌载舞,一起吃饭一起喝酒,共同祈愿美好的收获。
六、火龙会
在远古时代,人们还不能自己取火的时候,火是神圣以及庄严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生命的延续。
因此为了感谢火的降临,在每年农历的6月11日至13日,在炎帝陵区附近一带都要举行火龙会。
何为火龙?
火龙就是用稻草编扎而成,浑身插满线香的龙,和现在的龙灯很相似。在现代,还有很多地区保留着迎龙灯的习俗,迎龙灯和火龙会很类似。
火龙会一般是在晚上举行的,各家各户的火龙聚集在一起,走家窜户,还要一边跳舞一边喊口号,很是热闹。
七、鲁班节
鲁班是最厉害的木匠,他能够制造飞上天的木鸟,他也制造过最早的木制机器人,他把木匠这一职业玩到了极致,逐渐代表了行业的神。
因此在每年农历的六月十六日,在香港,很多与木工有关的行业工人都要过鲁班节,在这一天全行业同休,白天去进香朝拜,夜里则大摆酒席,开怀畅饮。
八、拜斗会
这一习俗至今还在浙江东阳流行,每每在谷米进仓之后,丰收之时,大概在农历7月中旬,要祭祀谷神,举行拜斗会。
这里的斗就是指稻桶。
这一习俗其实是体现了老百姓丰收后的喜悦。
5000年的灿烂文化中还有数不清的节日民俗,比如说桥梁节,比如说仓颉诞日、药王诞日、井神诞日、火神诞日、灶神诞日和酒神诞日。
在古代人们信奉万物皆有灵,连喝水的井、做饭的灶都是有神灵的。
这些节日有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