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过:天才来自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了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而是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换言知,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勒南也说过:天才就是最强有力的牛,他们一刻不停地一天工作十八小时。
这些过分强调努力重要性的名言事列数不胜数,努力、勤奋固然重要,但是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生活中,我们很多人会陷入一个误区:埋头苦干的努力,机械的重复重复。如果说努力是成功路上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那么为什么每天起早贪黑、在田里烈日暴晒、寒冬洗礼、365天没有节假日的农民还是没有办法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水平呢?为什么那些做着最苦、最脏、最累的杂货的底层劳动者一生都没办法逆转他们贫穷的命运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缺乏深度思考能力。“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赢家”不管你最终成为行家还是赢家,你一定是在“重复”的事里经过深度思考的。
人的思维天生就是极易流于表面思考事物的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学习心理学,对人的大脑如何记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在曾经也专注于想要了解哪些学习力超强,记忆力超强的世界记忆大师,他们在记忆时有个共同的特点:以旧记新,联想+创造。我试着尝试用这种方法去记忆知识,但发现虽然这些知识在记忆的时候比死记硬背记得快 可很容易遗忘 ,可有些经过长期死记硬背的知识却能够在我大脑里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会从“记忆”本身概念入手弄清楚记忆的本质。接着是记忆的种类、过程、遗忘的规律、遗忘的原因、减少遗忘的策略。通过资料的查阅以及自己的思考,我发现自己能够很好的把别人的“记忆术”慢慢的转化成自己的啦。
我想能够把知识学以致用最重要的便是,对其本身的一个深度思考
part1
什么是深度思考?
认为深度思考就是不断逼近问题本质的思考。
为什么说是“不断逼近”呢?
因为深度思考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做到在第一次对某问题进行思考时就触其本质,但却可以在一次次的自我追问与深度思考后,越来越接近它的本质,直到有一天终于触及那个本质,并将它言简意赅的表达出来。
比如“自由”是什么?清晰说出它的本质可不仅靠一次深度思考就能做到的。
如果将这个定义具体化,可以看到它有如下5方面的表现。
1、精准的用词和打比方
著名的商业咨询顾问刘润曾说“所谓洞察本质,就是会打比方。”
只有在洞察事物的本质后,才会联系到大家所熟知的事物,从而打出精妙的比方。
在销售中,很多人常常利用社会心理学中的“光环效应”还有“人性的弱点”去与客户销售产品。比如说:请当红明星做广告代言、用一些销售成功的事例去打消客户心中的疑虑、夸大的塑造企业文化吸引顾客……,客户心甘情愿的购买你的产品甚至是转介绍,就是因为销售者洞察了这种消费心理学的本质,而这无疑就是深度思考的结果。
2、对各种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有清晰的理解和表述
喜欢深度思考的人常会痴迷于一些重要概念的定义。
比如:“什么是爱?”
佛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中给“爱”这个概念下了定义,“真正的爱是要唤起对方的生命力,也就是要丰富别人的。”像这样对概念的清晰理解与表述,绝对是经过很多次“深度思考”才能得到的。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对爱的定义则是”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比如:“什么是幸福?”
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幸福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对“幸福”这个概念的定义也进行了多年的求索和深度思考。在他的幸福1.0版本中,他认为幸福就是生活满意度,包含有三个不同元素:积极情绪、投入和意义。十年之后,他又提出了幸福2.0。此时,他将幸福定义为生命的丰盈和蓬勃,包含了五个元素:积极情绪、投入、意义、人际关系和成就。正如我之前所说,深度思考往往不是一次性的思考,更多时候它都是持续的思考状态。在这样持续的思考中,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直至触及。
然而,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阅历,没有看过足够的书,单单只凭“深度思考”怕也是无用。阅历、阅读和与人交流就像是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可以不断催化“深度思考”这个过程,帮助它一次次的发酵,最终走近问题的本质。
3、“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刘未鹏在他的《暗时间》一书中写到,“看一个问题的解法,必然要看其解法所诞生的过程,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具一般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原则。否则这个解法就只是一个问题的解法,记住了也无法推广。” 而相反,如果我们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我们就能提炼出更具一般性的解决思路与原则,这种思路和原则就可以被迁移去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
举例来说,你看了一个电影,连连称好。我问你“好在哪里?”你说“很感人”。这个简单的回答显然是没有经过“深度思考”,这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4、比一般人有更多更深刻的自我觉知
常常深度思考的人,不论对概念还是问题都会有持续的思考。这种习惯也会迁移到对自己的探究之中,从而拥有更加深刻的自我觉知。
举例来说,你发现每次只要男朋友拒绝了你约会的要求,你都会非常生气,即使他的拒绝理由十分合理。这个时候如果能进行深度思考,也许你会发现,每次都生气的根本原因在于你有一个十分强烈的EGO(自我),这个强烈的EGO让你很难心平气和的接受拒绝。然后你继续思考,为什么自己会有如此强烈的EGO呢?这个问题很难马上就有答案,但随着思考的深入和在脑中长时间的停留,你最终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这样的过程就是自我觉知。
5、比一般人更能发现规律、趋势以及掩盖在趋势下不变的东西
看到一件事只想到一件事,看到一个问题只想到一个问题,而不是发现背后隐藏的规律,这样的人显然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
Part2
为什么需要深度思考
1 、“大脑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
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因为习惯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
2、“我们在大脑中走得越远,在现实中就走得越稳。”
3 每个人都有一个更高的自我。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依次呈金字塔递增形式: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而这里的自我实现需要就是达到一个更高的自我(音乐家必须去创作 画家必须作画,诗人必须写诗。如果他最终达到自我和谐的状态,他就必须要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必须真实的面对自己)。但是更高的自我会对很多终极问题产生疑惑,深度思考能够帮助我们持续探寻、给予回答,从而拥有更加丰盈和蓬勃的人生。
4、 深度思考能带来巨大的成就感。
当你在持续深度思考后忽然明白了某个重要概念,你就会体会到那种极致的成就感。而马丁·塞利格曼则说,成就感是获得幸福人生的重要因素。
5、 我们需要通过深度思考去获得更多更清晰的自我觉知。
有句话叫自我觉知是一个人一生的功课
即使面对同样的痛苦与挫折,有自我觉知的人会走的更有信心,而缺乏自我觉知的人会一直走在混沌之中,所以走下去的最终结果会有天壤之别。
part3
怎样进行深度思考
1、 向自己提问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让我们无限的探究下去,从而帮我们形成长期的、一贯的思考路径。所以,深度思考的关键就在于向自己发问,而且常常不是只问一个问题就结束,而是持续的问下去。
比如:当你要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你可以先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然后再一层一层的问下去。
举个例子:最近我感到压力山大-我为什么会感到压力,你的压力来自于哪里-我在什么情况下压力会相对变小-我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缓解压力。这样通过思考,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的。
2、 情绪的无纷扰
我们只能在水面平静的时候才看得清上面的倒影,也只能在情绪无纷扰的时候才能看得清问题的本质。
有时间可以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下思考,会让你的注意力和专注度更好。
3、 思考要有持续性和开放性
对于复杂问题,我们往往无法在一次深度思考中完成;相反,我们需要在思考中不断的接纳各种输入,包括自己的阅历、阅读以及与人的交流,然后再思考,再接纳输入,直到最后洞察本质。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自己成功、失败的经历总结 ,吸取经验教训,会使你少走很多弯路,避免再犯类似的低级错误。多阅读的书籍名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和优秀的人多交流,不断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前段时间,我认识了一个简友,他不仅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而且涉猎的知识面非常广,我觉得我最欣赏他的地方就是在于他很有想法、善于思考,对不同的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能够用大量的例子作为论据,使他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深度思考”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能力,需要经过长期的自我训练逐步养成。但一旦养成习惯,就不会觉得辛苦,反能成为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