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天冷了,雾霾也出来了。于是原来的室外跑步就无法继续了,只能改到室内展开了。最近今天开始适应跑步机上的运动,因为空气流通质量和跑步空间的差异,这其实跟室外比体验要差很多,今天就思考下自己是如何在心理上搞定的这件事情。
之前思考过关于运动自律的这件事情,要让运动变的持续,单纯靠“坚持”是无法获得的,一定要在这运动这件事情上获得即刻的收益(甜头),即成就感,才会让自己变成持续行动的习惯。
其实不光是运动,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源于成就感和恐惧感这两种情绪展开,而更多的决策还都是源于成就感,运动这件事也不例外。
成就感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反馈力。
尤其是即时收益的反馈力。
我们人类其实很有意思,有想象的能力,习惯规划和计划,但真正自律行动的却很少。为何如此?就是源于我们人类天生本能的决策机制,同比那些长期收益的事情相比,那些马上可以反馈的成就和愉悦更让自己愿意投入。
即我们更愿意去做那些马上投入马上就可以获得收益的事情。
收益是指什么,通常就是让自己认同并产生愉悦的事物。
显然在运动这件事情上,大部分人把其定义为现在投入长期收益的事情。很多人会认为运动是为了长期健康服务的,虽然重要,但面对当下可以马上投入就可以获得收益反馈的事物时,自己的本能就会提前决策,优先去做那些即刻刺激产生愉悦的事情。
回到开始,冬天运动这件事情刚开始自己也是这样的状态,每天早上一看室外的温度,本能就会告诫自己跑不了了,多休息一会吧,明天再说吧。这种决策机制就是本能优先了,在自己的运动自律模型还没有启动起来的时候,本能已经替自己决策了。
但我发现更有意思的事情出现,这次没有运动,等到自己理性的大脑就开始自责了,尤其是看到别人在运动时,就会非常后悔早上做出这样的决策,特备愧疚自己。
而等到第二次本能又要偷懒的时候,这个时候原来愧疚的经验就出现了,开始pk自己的本能懒惰:你小心时候愧疚,事后后悔哦……慢慢的这事后愧疚产生的害怕,自责力量越来越大,以至于自己的本能再也不敢“偷懒”了。
如今想起来,我想有一个能力有必要把其抽象出来,那就是:
愧疚力,我理解的愧疚力就是对于自己成长有帮助,应该做却没有做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力量。
对于自己认同,并计划践行的事物,因为自己的行为没有尊重自己计划的契约而要形成的一种惩罚情绪。
在工作中,带团队我们习惯建立奖惩制度,目的就是让你每个人既有危机感,又要有成就感。
而面对自己的成长,我们也要学会自我管理。对那些对自己成长非常有帮助,说好要做的事情,无论何种原因,最终造成没有尊重契约去行动,就一定要学会自我惩罚。
而愧疚力就是一种很重要的自我惩罚的心理力量,会让自己很难受。
我们说自律,我们说持续,就是要为了成长要持续做到,这样一定可以尝到甜头,但如果没有做到,就一定要建立一种机制,让自己尝到这不守契约的愧疚力“苦头”。
因此,当面对任何一件我们认为正确,却又本能想逃避的事情时,请警告自己:你正在失去成就感,而接下来将会有很难受的愧疚感出现。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