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都发生了什么?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21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你的答案会是什么?

对探问君而言,那绝对是“激变”

在新四化技术变革的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21年迎来爆发式增长新阶段:新能源车全年零售销量逼近300万辆,同比增长近170%;新能源车全年渗透率已达15.7%,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有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一大批新技术也在新能源行业的蝶变中应运而生。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辞旧迎新之际,笔者想与各位来聊聊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发生的五个变化,并给就今年的趋势给出自己的预测。


01.「碳中和」成终极目标

2021年,碳中和理念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它不再只是环保层面的议题,碳排放权已成为了国家争取货币主权与技术主权的重要筹码,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与地区都在努力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

降碳减污迫使汽车产业往无碳目标转型。这种转型是全产业链的降碳化转型,包括设计、研发、制造与回收等,而不止是生产不烧油的电车这么简单。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诸如保时捷、奔驰、大众等车企都在2021年提出了明确的降碳时间表;在主机厂的影响下,供应商向降碳目标转型,博世、大陆、采埃孚等Tier1也在2021年制定了碳中和规划。


02.「纯电动」成公认趋势

“碳中和”理念的大力推行下,纯电汽车在2021年抢尽风头。

在消费者认可度上,已经有不少自主新势力品牌实现了月销破万的目标;在汽车业内认可度上,传统车企也开始推出纯电车型,部分车型售价甚至突破50万。

奔驰纯电EQS顶配售价高达151.86万元,一度打破了电动汽车售价的天花板。

而在其他行业的认可度上,华为、小米、百度等科技企业也加入造车大队,“跨界造车”似乎已经成为资本的标准动作,这为今后几年的新能源大战增加了不少看点。如1月5日,索尼公布了一款名为VISION-S 02的SUV概念车,随即索尼盘前股价大涨超5%。

2021年,电动汽车被广泛认可,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而分蛋糕的人也越来越多,大致分为新势力派、传统转型派、跨界造车派等。未来谁主沉浮?强大的资本、灵活的供应链、密集的用户触点,这些要素一个都不能少


03.「新技术」成竞争壁垒

图片新的市场机遇推动了产业技术的革新,为了避免陷入产品同质化,新技术成为了车企竞争的壁垒。从2021年市场格局来看,智能化、长续航、稳驾控成为了竞争的王牌

智能化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万物互联等方面,由此衍生出超大算力芯片、跨屏交互、智能语音、雷达、V2X能力、智驾算法等竞争点。

V2X技术强调万物互联能力,但以目前技术与法规而言,实现100%的V2X较难

长续航涵盖电池续航与充电能力,大电池、高压平台与超充桩由此被部分车企所重视。

尽管各种电池技术都在不断突破电池续航里程的上限,但在售或即将上市的量产车型的续航仍维持在400-800km左右。

由于智能化是汽车发展新趋势,部分车企会把研发重心放在智能而忽视了驾控性能的调校。然而,“车首先是车,然后才是其他”。驾控中的底盘架构、动力总成同样重要,2021年市场上也开始出现以驾控为卖点之一的车型产品。


04.「紧供应」成发展障碍

受疫情与上游矿产产能释放不足影响,再加上新能源汽车行业超乎预期的发展,2020年的“缺芯”、“缺电”问题在2021年愈演愈烈。

2021年7月,作为半导体出口大国,马来西亚因疫情停摆,此严重影响了博世、英飞凌等Tier1的生产节奏,致使出现主机厂因芯片断供而停工的现象。此外,宁德时代、鹏辉能源等动力电池厂商也在去年出现了因原材料不足导致电池涨价的消息。

电动汽车各域由不同的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着,ECU芯片的断供,无法完成整车集成。

核心零部件的缺失令车企承受着巨大的供应压力,才导致了去年排产延期、减配交付等乱象。与此同时,供应不足也暴露了供应链的短板,倒逼企业主动寻求更高效的技术解决方案、提升自研自产实力,加快供应链管理的迭代速度,不失为鞭策汽车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出奇一招。


05.「强政策」成有力支撑

利好政策的强势加码,为新能源汽车行业保驾护航。

在充电桩布设方面,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支持公共充电桩布设。部分省份还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的充电桩建设的发展目标,如上海的目标是到2025年底新建20万个充电桩等。

由充电热力图,我国充电桩仍存在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布局过少的情况

在新能源汽车保险方面,专属保险条款《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已在去年12月正式上线,基本覆盖新能源汽车行驶、停放、充电、作业等多场景的常见风险。

截至目前,我国公共充电桩达到81万个,高速公路充电桩1.38万个。这些充电桩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及主要城市群,并未实现全国范围的均匀覆盖。此外,私桩、超充等布设仍然紧缺,充电事业,仍道阻且长。


那么,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还有怎样的可能性呢?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就行业而言,凭借供应链优势与纯电平台架构的开发,成功转型的传统车企将会带着旗下的纯电品牌与车型强势回归,行业格局将迎来大洗牌;

②就技术而言,长续航及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仍将是核心的竞争点;

③就市场而言,随着消费能力的提高与审美的提升,高端新能源车型定价还会有向上的空间。


我们可以相信,在政策、技术、市场的加倍加码下的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也定会“虎虎生风”。


想了解更多汽车及数码行业趣闻或干货,欢迎关注「在下探问君」,您也可以关注微信订阅号「比例三比二」获得更多资讯~(反正是同一个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