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学不会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因为从小生长在一个人人追求完美甚至要强的家庭里,必然会有很多规矩。

比如,作为一个女孩,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和别人打招呼应该怎么样,家里来客人了应该怎样,甚至出去玩不要去哪些地方,不能超过一个小时等等都有限制。当然,以上这些规则的确是一种家庭教育和对安全的考虑,我感激这些让我变得更好。

可是,这样的家庭,最看好的就是听话且“什么都好”的孩子,也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而我,恰恰是那个不听话,总是试图和大人谈心里真实想法,学不会说讨好的话,学不会投其所好,只要自己没错就坚持到底的孩子。所以无论怎么做,都达不到家人要求的标准。

我从来不喜欢参加家庭聚餐,宁愿一个人在家里随便吃点儿都不愿意去。因为每一次聚餐都会成为我的灾难。我犯过的错,做过的在大人眼里的傻事都会成为饭桌上的谈资,会被进行“二次”或者“多次教育。”可是我如果不去,就会成为不合群的孩子,不好好吃饭,就代表着我有反抗情绪, 这又是一场小灾难。甚至有时候用过的东西忘了放回原处或者放错了地方,可能都会成为一种大错特错,然后在以后的日子里被反复提及。

所以,我学着去做一个听话的孩子,去努力变成一个讨喜的孩子。

我开始察言观色,按照家人的要求去做,每一件事情都思前想后,考虑周全,尽量和家里人的想法,生活方式等保持一致。就连偶尔和朋友相聚,我也是那个总是提前很早就回家的人。

然而,我越是小心翼翼,就越容易犯错,一个小错误就会把我平常所有的努力都推翻。然后心里会害怕和担心,紧张起来又会出错。就一直这样恶性循环。

慢慢地,我变得没有自信:在家里不爱笑,不爱说话,也不喜欢家里来很多亲戚朋友。喜欢一个人坐在阳台的旧沙发上,将所有人自动屏蔽在我的世界之外。

久而久之,家里所有人都发现了我的“毛病”: 总是不合群,不愿意给家人一个笑脸,带着疏离感。

可笑的是, 没有人明白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当我偶尔将自己的困惑和真实想法说出来之后, 也没有人理解。他们并不懂一个孩子真正需要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他们能做的就是,依然把自己的要求强加在我的身上,我必须做的和他们一样好。稍有差错,我就成了一无是处的无用之人。然后我的“斑斑劣迹”就会成为永远难以抹掉的黑历史,可能随时会被拿出来给相熟的亲戚朋友晒一晒。

无人理解,我的疏离只是因为害怕。我害怕那种所有事情都要服从家人安排的环境,也害怕那种犯了错就好像杀了人一样严重被骂的感觉。没有过鼓励,没有过肯定,只有打击。

我不快乐。

那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学不会做一个听话顺从的“乖乖女”。

严厉是爱,可是过分的严厉就是苛刻,就成了一种变相的伤害。大人们常常以“为你好”的理由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我们身上,可是从来都没有想过我们是否快乐。这种苛刻会扼杀我们的自信和热情,会让我们常常陷入自我否定中,甚至怀疑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直到现在,我依然不是一个“乖乖女”,可能我这辈子都不会成为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因为我不需要成为家人期待的我。

我只需要成为我自己。

当然,我会让自己变得更好,但绝对是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

就像现在,我拒绝接受家人通过关系安排的工作,然后按照他们的意愿再去相亲,去过所谓稳定的生活。不“听话”的我谈着一份他们必然不会支持的恋情,有一个他们不愿意接受的男朋友。我想和他在这个拥挤的城市过我自己的生活。

我深知前路艰辛,阻碍重重,可是我相信自己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白痴:“芸芸,十点半了,怎么还在刷剧啊?你今天的写作练习完成了吗?” 芸芸:“呃。。还没有开始了。我看完这集就去写...
    ad8d261a83e4阅读 1,540评论 0 0
  • 左手触摸着旋律按紧指板, 右手拨弄起命运玄之又玄。 提起手中斑驳的旧笔, 笔下是回不去的故乡。 如往昔一般轻声一叹...
    彭彦熹阅读 2,425评论 0 2
  • 我叫啤酒 倒在杯子里一杯酒 放在罐子里一罐酒 放在瓶子里一瓶酒 放在江湖里一碗酒 开心时助兴 失落时入眠 太阳下我...
    一辞阅读 3,114评论 0 2
  • 有人最敬佩科学家,有人最敬佩美术家,还有人最敬佩军人,有人敬佩写作家。我最敬佩我那爱我的妈妈。他总能在幸福的生...
    杨帛翰2008阅读 1,748评论 0 0